第2章 梦中得法先炼神,醒来珍馐再炼身(上)(1 / 2)

方木心神随着暖气飘飘荡荡,仿佛在云端一般,被这股暖气带入九重天外,忽而眼前一亮,眼前出现了一座山,又一转,一间茅屋出现在了眼前。

茅屋简陋,风雨不可阻,屋内有一茶桌,有三人正在品茗。

一僧、一道、一儒。

见方木来此,三人皆拍掌赞道:“吾久候之!”

“这是哪儿?”方木目瞪口呆。早知不会这么简单,没想到出现这种场景,比虚拟现实都离谱。

“此乃空灵之境,传承诸法,入此境者,受吾等传承,得吾之法,传吾之道。”道人笑道。

“有缘者可来,无缘者不见。”僧人面露苦相。

“善者可来见我,恶者不可见”儒生一脸严肃。

“何为有缘,何为善者?”方木问道

“得玉者有缘,常人不可得”僧人还是一脸苦相,其余两人却面露嫌弃。

“善者行善,恶者行恶,心善者自然为善,行恶者自然为恶。”儒生手上出现了一本书,书现白光,白光中隐隐出现一少年,背着药篓,面带笑容与人看病。

“不以权欺人,不以贵低民,此为大善”道人赞道。

“敢问诸位何以教我?”方木看着三人,心里渐渐的回过味来。

这里摆明了就是一个传承的地方,僧道儒估计就是自己现实中达成某种条件才会出现,给自己选择传承的方向。

其中道人估计是稳定存在的,符合道家无为而为,恒定始终的理念。

僧人却是必须家中有权贵方会出现。

儒生必须有善心行善事方会出现。

与道儒相比,僧人有一股子小家子气,不过既然都出现于此,也说明了僧人的传承并不弱于道儒。

僧道儒三人皆是一笑,各有一道青光浮现与身前,渐渐青光凝实,三人身影却消失不见,只留下三本书在青光中浮浮沉沉。

方木走上前去,只见三本书慢慢于青光中浮现而出,分别是《太虚养神真经》、《琉璃金光孕神心法》以及《浩然养气诀》。

这时一阵感悟涌上心头,方木知道了自己只能选择这三本心法中的一种来修炼,只有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来了解这三本心法,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

“小孩才做选择,大人当然是全都要!”

方木毕竟不是一般人,打破规则是他最喜欢的。旋即打开了第一本《太虚养神真经》。

…………

在方木沉浸在空灵之境时,方律方正两父子也在书房中交谈着。

方律喝了一口茶,平时丝毫没有表情的面容此时却略带笑意。

“不知道这小子选的是那一条路,只希望不要学那老和尚的法门就好,成天悲天悯人的样子看着就烦.”

方正一板一眼的回答道:“释家法门也有其独到之处,但按照小弟的性子应是不会选的,最适合他的应是道家一脉,随心而行。”

“《太虚养神真经》在空灵之境中效果却是能发挥到最大,不过醒过来就得吃点苦了,要看这小子多大能耐能练到什么地步了,练的越深醒来后就越是难受,正好治治这小子。”

方律想到自家幼子醒来后的凄惨样子,嘴角一歪,差点笑出声来。

“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这小子吃苦我就高兴。”

方正一扶额,对一向正常严肃无比的老爹满是无语。

“小弟啊,看你给父亲害成什么样了!”

…………

此时,空灵之境中

方木默默的合上了《浩然养气诀》。恰好半个时辰已到。

三本经书消失不见,僧道儒三人重新出现,站着不动看着方木。

“我选《太虚养神真经》。”方木也不磨叽,直接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道人笑道:“吾多一道友也。”

僧儒二人也是一笑,既而消失不见,只余道人手持经书,特为方木解惑功法。

“夫神游天地,纳天地四方之气以练形,神者何也?思之所在既为神,固神之重在养,观宇宙之大,穷天地之气,养一道纯净之灵……”

道人盘腿而坐,为方木讲解真经奥妙。

方木与道人相对而坐,双目微闭。也慢慢沉浸在传法奥妙当中。不由自主的按照道人的传法运转《太虚养神真经》。

《太虚养神真经》本为道家根本修神法门之一,走的就是纳天地之气养吾神的路子,观想天地壮大神魂,受限于修炼者的想法与观想对象,境境差异各有不同。天赋高者见识大者观想对象也就越多,养神的速度也就越快。

周木两世为人,见识自不必说,这辈子本身的天赋也是好的惊人,不然也不可能短短时日就医术有所成,更胜其师了。

很快,方木的心神观想积累足够,慢慢的就要构成形体观想图了,这一步非常关键,常人一般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