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阳州城中好度日,今日始知梦中来(1 / 2)

阳春三月,正是好时节。

早晨天还微微亮,正是街上商户小贩出摊谋生的时辰,阳州城内城外城都在炊烟的笼罩中,个个商户家庭都早早的起床,开始为新一天的生计奔波。

起床、烧火、砍柴、挑水、造饭。这就是阳州城中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早晨日常生活。

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内城的一些官老爷与富户。

方木伸了一个懒腰,晃晃悠悠的走出房门,眼睛还是眯着,显然还没有睡醒。习惯的擦了下眼睛,又打了个哈欠,如果不是身上穿着上好的阳州产的丝织贵衣,任谁第一眼看到都以为是哪家不成器的懒汉出来了。

“早起身体好,但是睡不好啊。”

方木一边抱怨着,一边穿过房前的院子,赶往方府中庭的饭厅。

“你这惫懒货,还不快点,今日是你大哥休沐归家的日子,马上就要到家了,你要是去的迟了恐怕又要挨你爹的数落。”

迎面走来一群妇人,为首的妇人看到方木慢慢吞吞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顾及下人的颜面恐怕就直接上手揪方木的耳朵了。

“知道了老娘,我吃了饭立马就去门口候着,大哥去京城书院呆了半年了,回来肯定带了不少新鲜的玩意儿,这哪能错过了。”

方木规矩的问了个好,一边还跟着妇人旁边的几个丫鬟眨眨眼,逗得丫鬟捂嘴轻笑,要不是主母在旁边,早就逗笑了起来。

“快点去用早膳,今日陈妈做了你爱吃的糯米糕。”方母无奈的说道。

对于这个二儿子,方母是颇为无奈的。

方府作为阳州城内有名的书香门第,规矩颇大,家主方律曾经官居京都礼部侍郎。为人最是讲规矩讲礼数,方家也是阳州城中数一数二的传学之家,有着直通京城书院的名额。要不是当初京城中与他人政见不和。一气之下辞了官回到了老家阳州城,今日估计早已经成为大周国最顶层的权贵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讲规矩的方家,偏偏出了方木这么一个不喜规矩,不爱读书的方木。平日酷爱游街耍滑,卖弄聪明,对于家中珍藏的书本礼教,那是半点都不上心。方律骂过打过教训过,方木依然不改,叫人无可奈何。

索幸方木平日里虽然胡来,但心性善良,不喜读书,却对医术颇为感兴趣。拜了回春堂的医师路明为师,经常跟着师傅到外城给贫苦人家看病,每月的例钱也基本买药赠与他人,在外城的声望颇高,与内城的名声呈反比。渐渐的,方府其他人也就对其听之任之了。

方母数落了两句,就带着丫鬟们去了前厅,等待方家长子方正的归来。

“还是陈妈做的糯米糕好吃,比元鲜楼的做的都香。”

方木来到中庭饭堂,里面早已空无一人,显然大家都早已用餐完毕去了门前迎接方正了。饭堂桌上放着一碗白粥,一盘糯米糕,显然是留着给方木的。

上好的猪骨熬的白粥还散发着热气,一点肉末都熬得稀碎,显得白粥清凉无比。精制的糯米经过多道工序的制作后更是如白玉一般,凑近一闻米香扑鼻,让人食欲大开。

方木先是端起碗慢慢的喝完了白粥,胃里暖气上涌,打消了早起的疲乏之后,拿着糯米糕一边吃一边朝着前厅走去。享受着糯米糕在唇齿间迸发的美妙触感,心里默默的给陈妈点了个赞。

方府相对与内城其他的大家族来说并不大,穿过中庭再经过两个走廊庭院就到了前厅,此时天色已经大亮,方木还没到门口就看到方家家主方律正坐在前厅的木椅上看书。看似坐的四平八稳,眼睛却时不时看向门口与身后,面无表情,极显威严的脸庞此时看来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老方,你书拿倒了!”方木看到自家老父亲这个样子哪里还不知道他在等着自己过来,心中一暖,口上却不留情。

“竖子!还不去门口候着!”方律依然面不改色,方木却发现他眼睛瞟了一下手中的书本,手也晃了一下,终究是稳下来了。

“不好骗了啊,改天换个套路”

方木笑嘻嘻的回答到:“马上马上,老大估摸着还有会儿就到了。我还等着礼物呢。”

说罢给方律使了个眼色,朝着门前走去了。

“好险没丢脸,这竖子哪来的这些鬼心思,要是用在正途上就好了。”方律擦了擦并不存在的冷汗,心里也是一阵无奈。

对于幼子他实在是没办法,这些年用了诸多办法都没让这小子回头,还时不时被戏弄一番,有气使不出,还好家中双子关系极为和睦,从小到大关系都是极为要好。家庭和睦,无有其他权贵世家的腌臜事,这让方律颇为自得,自诩家教得方,完全不理方木在内城米虫的名声。

方木出了大门,只见门口台阶下已经站着十多个个下人在那里候着了,方母等女眷也在其中。

大周国民风彪悍,对于女性并不严苛,妇人抛头露面也是极其常见。

“马上就要到了,也不知道正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