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此后规划(1 / 2)

北疆王府里,宝萱见到了夏芷安和白羽,自是又有一番开心,宝萱带回来不少礼物,给王府里的人一一赠送,场面很是热闹。

宝萱的归来让夏芷安欢喜不已,这个小妹妹出去一年,虽然嘴里不说,但她心中很是挂念,亲自下厨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犒劳自己的小妹妹。

王府内,家人与亲朋欢聚一堂,觥筹交错间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除了白羽和夏芷安三姐妹、以及朱锦绣和渠乾等人外,徐岸和奢娜也受邀前来,二人的到来更是让场面增添了几分热闹。

在白羽和夏芷安的说和下,徐岸和奢娜算是正式确定了关系,只等吉日完婚。

其实对奢娜来讲,在北疆接触的最多的人也就是徐岸了。

白羽把她们部落带回来之后就当了甩手掌柜,日常的安置、招工以及后续的各种生活细节和发展规划全是徐岸弄的,奢娜对他颇为佩服,恩里克爷爷也对徐岸很是赞叹。

而且能够和徐岸喜结连理对整个奢娜部落也是好事。

随着匈奴人的不断北下,如今的奢娜部落可是今非昔比,不再是原先那芙凋零残破的样子了,人口急剧膨胀,几十万的牧民,星罗棋布一样分布在北都以北的草场之上。

以前匈奴人都是到处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之间辗转,而到了这里之后他们便不太迁徙了,因为这里有更赚钱的事业,那就是打工!

进入北疆的工坊做工,收入比当牧民要高得多!经常是做一个月的工资比以前放牧一年都要丰盛。

这样一来,慢慢的消息传出去之后,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而奢娜部落急剧膨胀,也需要更多的管理,这样一来奢娜与徐岸的交流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夏芷安和白羽一说,两人也就顺理成章在一起了。

席间,话题自然地转向了北疆到南阳的铁路修建情况。一提起这话题,众人都显得异常兴奋。

“现在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徐岸介绍道,“虽然今年遭遇了极端天气,但我们的工人们非常努力,已经克服了大部分困难。预计明年夏初,火车就可以正式通车了。”

这个时间很快了,白羽点头笑道:“我都要被南阳的皇帝陛下催死了,昨天还又发书给我,说她在南阳城修了一个百熙园,只等火车通车,让我们都过去看她的园子。”

众人哈哈大笑。

而宝萱听到这里,则惊讶不已。她忙问:“北疆到南阳要通火车了?那去南阳要多长时间?”

“大约三天。”宝宁头也不抬地答道。

宝萱心中一阵激动。三天与一个月,对于商贸而言是天壤之别。

这样一来,南阳的市场将因此变得触手可及,她已经开始憧憬起两地间繁忙的贸易场景。

“要是鲁地和北疆也能通火车就好了。”宝萱轻声道,她这次出去一年,起码二个月的时间是浪费在了路上,如果这样,以后她宁愿去南阳做生意!

夏芷安点头表示赞同,“我也有这种想法,还没跟白羽商量,不过在我看来,即便要修到鲁地的铁路,那也得等到南阳和渤州的通车之后再说了。”

交通的便捷是地区发展的关键,铁路的修建正是商贸走向繁荣的第一步,夏芷安现在也明白这个道理。

南阳自不必说,渤州则是随着铁路的修通新发展起来的。

提及渤州,这里原本是一个偏僻的海边渔村,人烟稀少,只有零星的渔民在此生活。

然而,白羽改变了这里,他力排众议,在这里建立了港口,并随后开通了铁路。这一举措使得渤州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

虽然渤州的人口起初仍然较少,但随着秦地流民的迁入,这里的人口逐渐增多。

尽管与北都、通城等周边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渤州的吸引力在于其汽轮船和港口工坊提供的高薪工作,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这里,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如今,渤州已拥有三十余万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港口和汽轮船工坊的工人及其家属。

众人对夏芷安的话都点头赞同,渤州的崛起在他们眼中宛如一个奇迹。

然而,坐在夏芷安身边的白羽,对于那里有着更为深远的思考。

夏芷安注意到白羽的表情,便问道:“怎么?我说得不对吗?难道你没有打算修建通往鲁地的铁路?”在她看来,白羽既然已经打通了鲁地的商路,那么修建铁路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连南阳都通了铁路,市场更大的鲁地和江南自然也应该通铁路才对。

白羽看着夏芷安疑惑的眼神,笑着握住她的手解释道:“通往鲁地的铁路我们肯定会修,但不是现在。你们别忘了,鲁地靠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们的汽轮船开春后就要下水试航了,到时候将开辟直通鲁地和江南的海上商路。火车虽然重要,但海运的成本却比火车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