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战前会议(1 / 2)

“哈哈正是。”

吴员外哈哈一笑,做了个请进的手势。

一进客厅,大堂的墙壁上上挂着一幅偌大的仙鹤戏水图,看那落笔定是名家真迹。

价值不菲。

下方则是一座紫檀太师椅,上面镶有一面上好的青色美玉。

这里本是主位,但今日贵客来访,吴员外是不敢托大的。

三推五让之下,冯敬云也只好神态自若的坐下。

两人寒暄了一阵,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本官今日本是路过这吴家堡,便过来搅扰一番,想必吴员外不会介意吧?”

冯敬云抚须一笑,言辞很是温和。

“冯大人这是哪里的话...”

吴员外有些惶恐的拱了拱手:

“您能亲至陋舍,乃是我吴家的福分才对。”

冯敬云闻言连忙摆了摆手,随后两人陷入诡异的沉默,皆端起茶碗吖了几口。

再称赞了一番茶叶的美妙后,冯敬云终于话入正题:

“实不相瞒,此次前来贵府,还真有一件事要需要吴员外出力。”

“哦?却是何事?”

一盏茶过后,大堂内再次陷入短暂的寂静。

良久,吴员外这才面露难色表示:

“要说这剿匪一事,我等作为大明子民,又稍有些家产,捐些银钱出来也是义不容辞的。”

“只是...”

冯敬云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他不禁脱口问道:

“只是什么?”

“唉!”

“这些年兵荒马乱的,我们吴家的生意也不是很好做啊,米行布行都倒闭了好几个。”

“眼下,这资金周转都是个难题了。”

吴员外一副唉声叹气的模样,只是不知道此番话几成真几成假。

冯敬云暗骂一声老狐狸,却苦口婆心的劝导起来,大意是一旦山匪做大,恐怕最先对付的就是他们这些大户。

同时,他还话里有话的表示此事乃是难得的政绩,希望对方可以配合一下。

吴员外听完后默不作声,再三思虑过后终于下了决定。

只是一脸肉疼的模样跟那卢员外差不了多少。

片刻后。

冯敬云终于一脸春风的在吴府众人的恭送下离开。

身后的几名小厮手上则多了一口箱子,看上去沉甸甸的模样。

此次从吴员外这老鬼手里搞到了五百两银子,比那卢家还多一百两,实在是意外之喜。

不过这也看出来一件事。

在大明,像吴家这种商贾是轻易不敢得罪实权官员的,即便在那州府里有些关系,遇见这种情况也只好破财消灾。

只当是卖个人情了。

而卢家就不一样了,虽也从商,但家中毕竟有个举人老爷,已经算是妥妥的特权阶级了。

已经不太惧怕区区一个知县,当然了,如非必要,还是不要交恶的好。

从政治待遇上来说,举人老爷更是有着免徭役.四百亩免税的田地。

不仅如此,其举人身份的这些特权甚至可以庇护亲近的人,这才有许多地主抢着将土地挂在举人老爷的名下,贫困农户更是争抢为其家奴。

更别提一旦哪里的官职有空缺,举人老爷拿到文牒之后是可以直接赴任的。

这就从特权阶级直接变成了统治阶级。

像那冯敬云当年中举之后便是家族上下打点,这才捞了个七品知县。

虽位于这岭南隅之地,却也是堂堂朝廷命官。

俗话说灭门县令,破家知府。

在这裴山县的一亩三分地里头,冯知县便是普通百姓们唯一能见到的官老爷了。

在皇权难以下乡的年代,用“土皇帝”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至此,冯敬云已经从卢.吴两家凑到了九百两银子。

眼下,还得去那赵家屯走一遭。

拿下这三家大户后,剩下的普通乡绅们也就没有什么推脱的理由了。

与卢.吴两家不同的是。

这赵家明面上是做木材生意的,但只是掩人耳目,实际上却是在那海上发财的。

大明的海禁时松时紧,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朝贡贸易,私人是不得下海的。

期间虽有短暂的松弛,又因嘉靖年间的倭寇之患,海禁政策又严格起来。

一直到隆庆年间,这才将其解开,允许民间人士下海贸易。

不过据冯敬云所知,那赵家在海上做的可不是什么正经生意啊...

若要细究下来,一个“走私”之名是轻而易举的。

一周后。

裴山县衙门中众人正襟危坐,皆看向主位上那名青袍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