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萌起(1 / 3)

第171章萌起

成都的街道上,路人纷纷打量着一支出城游猎的队伍,他们认出了这支队伍的来头,领头的乃是州牧府的三公子刘瑁,刘瑁近来多有出城游猎的举动,因此身份相当好认出来。

只不过除了三公子刘瑁,今日的队伍后方多了一辆辎车,辎车两侧有一队士卒回护,令成都百姓惊讶的是,这队士卒的头目的体型,头目身高近乎一丈,那腰只怕有水缸一般粗壮,如同一位巨人。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名头目在顶盔掼甲,腰间一柄环首刀,手中拿着一杆长矛,负着如此重的挂件的情况下,行动举止全然不受影响,步履甚是轻盈,没有什么吃力的感觉。

百姓们交头接耳,在有见地的人说明下,大家很快知晓了这位巨人的身份,是州牧府的亲卫丈八。

抛开了对巨人身份的疑惑,成都百姓开始想知晓乘坐辎车人的身份,辎车多为贵族女子、名门闺秀所乘,百姓们自然是想一窥大家闺秀的容貌,往后用来当做说词,宣扬一番自家的见识。

可惜辎车如同小屋一般,有帷幕遮挡人眼视线,却是看不到辎车内乘车之人,但很快,百姓们得到了机会,辎车中的人拉开了窗帘,看上去打算浏览一番成都市井的风味,也因此,辎车中人的容貌,显露在了百姓眼前,百姓在看清辎车中人相貌后,纷纷露出目瞪口呆的惊艳表情。

无他,实是车中之人相貌惊艳绝伦,直若天仙一般,以至于有几名浪子,追逐着辎车的行径而去,想多看上几眼天仙,但令这几名浪子失望的是,辎车的窗帘没多久就被拉上了,阻隔了他们猪哥的视线。

因辎车窗帘关上,而失神落魄的浪子,向周围人打听起了辎车中人的身份。

“这你都不知道,那位天仙般的女子,乃是被大儒董扶评价有大贵之相,嫁给了如今刘使君的兄长,吴家的小娘吴苋。”一位知晓吴苋身份的人,带着轻蔑和傲然的语气,对着浪子说道。

浪子闻言更是失神落魄:“我岂不是没有机会了。”

不多时,刘瑁找到了他希望看到的目标,道路旁一个身穿青衣,小厮打扮模样的人,半低着头,像是不想被人看清样貌,但这人目光却是往上看去,和刘瑁对上了一眼。

赵韪颔首,不用赵熙解释的如此清楚,对于帐下部曲的战力,他这位统帅是最了解不过的。

作为和德中郎将的他,有着本部军马三千人,其中最为精锐的是他安汉赵氏出身的两千人,剩下的一千人是调拨到他手下的兵丁,亲疏有别,出身赵氏的两千士卒自然是受到优待,无论是在兵饷和饮食待遇上,不是出身赵氏的千余人,平日待遇就没有那么好了,操练也不如赵氏子弟频繁,多是做一些守营和修理营寨劳务之类的苦活。

其次,赵韪自认为他能得刘焉看重,得以居于重臣的位置,一方面是他弃朝廷太仓令一职,跟随刘焉入蜀的缘故,称得上是一名亲随。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他出身巴郡安汉赵氏,赵氏世为郡望,家中僮仆数以千计,可出披甲战士千余人。这些战力强悍的士卒部曲,才是他在刘焉帐下的立身之本。

除了废长立幼这一条理由,自刘璋出任益州牧这段时间以来,他和刘璋之间发生的事情,也是促使刘瑁下定决心篡逆的缘故。

“不急,且再等等。”赵韪拿起一册竹简,面色无有波澜的看起了书来,今天是要办一件大事的时候,他虽然养气多年,但事关家族的存亡、自家的大业,他的心情终归有些激荡,这时候要是不干点什么,只怕会胡思乱想起来,不如将心思转到书上。

更何况,这些时日以来,他算是受够了,自家作为堂堂的三公子,父亲刘焉最看重的儿子,被一些低贱的奴仆用着下贱的目光扫视着,看向他这位公子的目光,像是在审视一位犯人,这令他作呕,浑身都不得自在。

四分之一个时辰后,赵熙听到了门外传来的动静,随后他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中军大帐的门后,是府中的主事,赵熙认出了来人。

赵韪点了点头,肯定道:“是往东,往东向沱江方向而行。”

赵熙见状,按捺下心中的疑问,转头出了中军大帐,吩咐部曲出营,往东向沱江方向而行,而后他又回到了中军大帐,呆呆的看着目光和注意力皆在竹简上的赵韪,静候他父亲的动静。

接着屠夫像是自说自话的言语,一位华发的老者抚着胡须,开口说道:“依老夫看,就是一些宵小之徒,见不得刘使君好,故而传谣,诋毁刘使君……你说刘使君多好一人,为了我们蜀人南下到南中那种瘟疫横行的地方,去平定那群作乱的夷狗,就这样还有人传谣,污蔑刘使君,真可谓丧尽天良哦。”

“那就是往东了?”赵熙带着疑惑的语气说道,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成都在西边,若是赵韪有所想法,不应该将士卒部曲往西而行,趁着城中无备夺下成都。

不多时,一行百余骑的队伍,从赵韪本部军营中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