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算成本(1 / 1)

攀谈中,赵秀秀得知大婶家男人姓何,赵秀秀就叫她“何婶子”。

赵秀秀最后决定先买了一坛子芝麻酱,一坛子醋,然后付给了何大婶二十五文钱,其中两文是押金。

想到拌凉皮的大料水,赵秀秀就又问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这些何婶子家是否有卖,何婶子说这些要去药铺里买。

赵秀秀看天色不早,快到约定的牛车回村的时间了,先辞别了何婶子,决定下次来镇上取平底铁盘时再买。

在赶去牛车集合点的路上,顺道在粮食铺子里买了一升绿豆,因为发绿豆芽要一段几天,需要先买回去泡起来。

赵秀秀紧赶慢赶,终于到了牛车那里,看大家都到了,就等她了,便不好意思的道了声歉,然后爬上了牛车。

因为她拎的东西少,放到自己腿上就行,不占位置,赶牛车的李大哥就没有额外收她一文钱。这一趟赶集赵秀秀总共给李大哥两文钱就行。

回去的时候,赵秀秀还是和陈慧莲俩人坐在马车后面,她看陈慧莲又背了一个小包袱,就问:“不是把绣品卖了吗?怎么这里还有?”

陈慧莲说:“这是又拿了一些活计,后面要做的。”

她又问了赵秀秀:“秀秀姐,你都买了些什么?”,陈慧莲和赵秀秀是同岁,比赵秀秀小了几个月,平时都喊赵秀秀“秀秀姐”。

赵秀秀神神秘秘地说:“先不告诉你,等我回去做好吃的,端给你尝尝就知道了。”

陈慧莲笑着说:“那就先谢谢秀秀姐了。”

回去的路上,日头正晒,大家也都没了闲聊的兴致,就各自坐着或者闭目养神。

赵秀秀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今天花的钱,平底铁锅一百二十文,芝麻酱和醋一共二十五文,还有一升绿豆七文钱,另外就是给俩小包子带的一包桂花糕十五文,喝凉茶一文,来回做牛车两文钱。五两银子这一下就去了一百七十文,还有一些材料没备齐,还要打一个轻便的桌案……

钱真是太不经花了,赵秀秀在心里感叹。

不得不说,这里的绿豆居然比大米还要便宜一分,看来古代老百姓都不爱吃杂粮,嫌粗糙刮嗓子,更喜欢吃馒头和大米。在现代,五谷杂粮这些可比米面贵多了。

赵秀秀把这些成本花费都记在心里面,想算一下,做一碗凉皮成本是多少,这样才好定价钱。等以后买卖做大了,也好算明白收入支出。

按理说凉皮和面条应该卖差不多的价钱,但是凉皮是个新鲜玩意儿,赵秀秀还是想稍微卖贵那么一两文,具体的定价还是等她算出成本再说。

等后面挣上钱了,赵秀秀准备去镇上买些笔墨纸砚,一来自己要记账,二来她想开始教晨晨小朋友认识一些字。

昨天问了问晨晨识不识字,晨晨说跟着村里读书的小伙伴学的,能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还会写他和玲玲的名字。对于一个没上过私塾的小朋友,这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晨晨小包子聪明,赵秀秀不想耽误他,她想先自己教着。等后面攒些钱,就送去私塾,最好能送到镇上的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