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首谋失利(1 / 2)

江左乔郎 泉寒乔雪 1042 字 1个月前

庐江舒县,这座曾经宁静祥和的县城,如今已被战火硝烟所笼罩。周家在此世代繁衍,然而眼下他们却面临着黄巾贼的猛烈侵袭。

黄巾贼首戴风自安凤县起事以来,势如破竹,一路杀到舒县。如今他麾下已有万余人马,自觉已然成为一方霸主,心中不禁暗自得意。然而,他未曾料到,此刻正有一支军队朝他逼近。

再说乔雪这边,他疲惫不堪,深感战事之艰难。从皖城长途跋涉至舒县,这段路途遥远得让人吃不消,连脚上的鞋子都快磨穿了。相比之下,乔蕤却是气定神闲地端坐于紫骍之上,显得游刃有余。毕竟,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这般征旅对他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乔雪原本也渴望能骑马前行,但乔蕤坚决不许,断言道:“要么努力去适应军中生涯,要么干脆打道回府!”无奈之下,乔雪只得咬紧牙关,苦苦支撑。

经过数日艰苦行军,乔蕤终于抵达了距离舒县仅三十里之遥的地方。他决定继续挺进十五里,然后寻觅一处适宜之地安营扎寨,稍作休整,随后便可全军出击,驰援舒县。

周瑜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立刻叫来了乔雪,并与他一起追赶乔蕤。

&34;乔郡尉,请等一下!千万不要直接安营扎寨啊!&34;

听到身后传来呼喊声,乔蕤停下脚步并回头望去,发现原来是匆匆赶来的周瑜一行三人。由于知晓周瑜乃李先隆的得意门生,乔蕤不禁心生好奇,开口询问道:&34;这又是为何呢?&34;

&34;黄巾军人数众多,足有上万之众,如果我们选择原地安营扎寨,最多也只能把他们击退而已,想要围剿歼灭实属难事。万一这些贼寇撤退逃跑,转头又去侵扰其他县城,恐怕到时候我们军队就会疲惫不堪、无力再战了。&34;

乔蕤听后陷入沉思,觉得周瑜所言甚是有理。要知道这群黄巾军就像难缠的恶鬼一样,如果不能彻底消灭干净,日后必定会再次引发祸端。于是他当机立断,询问周瑜道:&34;贤侄对此事可有何高见?&34;

&34;不知道乔郡尉是否了解&39;围魏救赵&39;这个典故呢?&34;

&34;嗯?莫非贤侄是希望我效仿齐国军事家孙膑那样,出兵攻打安凤县吗?&34;

&34;没错,正是如此。只要我们率先攻下敌军的老巢——安凤县,那么戴风必然会被迫率军回调救援。毕竟他们的大量粮草物资都存放在那里,破了安凤县便是断了他们的后路。&34;

乔蕤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周瑜所言,紧接着下达命令:“全体进军!目标——安凤县!”随着军令如山倒般地传递下去,军队如洪流般涌向安凤县。

不到半天时间,乔蕤所率领的部队便已抵达目的地。此时此刻的安凤县内仅余不足三千名黄巾军士兵镇守着。这座县城规模本来就不大,城墙也相对较矮。面对乔蕤强大的军力优势,他们根本无法抵挡住太久。

乔蕤迅速做出部署并指挥攻城行动展开。没过多久功夫,城门告破,敌人兵败如山倒,纷纷投降或逃窜,只有极少数人侥幸逃脱这场浩劫。

战后,乔蕤立即着手统计伤亡情况,经过仔细清查共有两千多名黄巾军死于非命,其中大部分都成为战俘。而乔蕤一方虽然损失数十名英勇战士,但绝大多数伤者均属预备役人员,整体来说这场战斗打得相当顺利轻松。

乔雪静静地伫立于城墙之上,目光凝视着那堆积如山的两千具尸首,心中不禁涌起阵阵强烈不适,感胃里翻江倒海几乎要呕吐出来。毕竟他的灵魂源自现代社会,初次目睹这般残酷血腥场面自然难以承受这种冲击。相比之下,周瑜与吕蒙显得镇定许多,尽管内心同样感到不适,却并未表露得太过明显。

打扫完战场后,乔蕤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军士们在安凤县旁边驻扎下来。他谨遵乔雪的建议,严令禁止军士们打扰当地百姓。紧接着,乔蕤请来了周瑜,询问接下来是否只需等待戴风率军回援即可。

周瑜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乔郡尉,眼下我军成功突袭了贼寇的大本营,敌人必定会匆忙回援。我们只需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即可。”然而,与此同时,在舒县的戴风大营内,一群从安凤县逃脱的黄巾军狼狈不堪地跑了回来,并向戴风详细报告了安凤县的战况。

原本,按照周瑜的设想,戴风理应率领大军赶回安凤县救援。只可惜,周瑜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黄巾军的作战风格与其他正规军队大相径庭。围魏救赵之计之所以奏效,是因为魏国的核心人物均被孙膑围困,庞涓迫不得已才选择回援魏国。

但对于黄巾军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无强烈的领地意识,习惯于四处游荡、抢掠为生。因此,即便失去了安凤县,戴风也完全可以攻占舒县,同样能让手下众人填饱肚子。况且对方不仅人数众多足有将近万人之众,而且还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汉军,相较之下自己这边的人员则显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双方实力悬殊如此之大实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