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收服两国(1 / 2)

天祐十五年初,也是李晓瑀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七年。

李晓瑀在魏州城过年,大宴群臣群将,表面上过的是好不快活,然而,酒席宴会散去,即便是喝的大醉,也无法掩盖其内心的冷落感。

然而,还没到上元节,镇州方面传出了大事,镇州成德军直接改换了领导人,这令他始料未及。

镇州之主王镕的养子王德明,谋逆篡位,并恢复了原名张文礼。

张文礼还将王镕全家杀害,其中也包括晋王提前派人与之交好的王昭祚。

而后,张文礼自称成德节度留后,并同时向契丹、梁国、晋国发出了任命的请求。

契丹、梁国接到文书,直接回复同意任命张文礼为节度使,但要求其帮忙攻打晋国。

而晋王接到张文礼送来的文书,愤怒的摔在了地上,立即点兵要攻向镇州。

李晓瑀知道晋王一定会怒而出兵,便立即写了一封书信送至晋阳府。

李晓瑀信中劝告晋王暂缓出兵。原因有二:

一方面他张文礼掌握镇州之后,一定会向契丹、梁国求救,一定要先去截获他给契丹、梁国送的信件,作为铁证。

镇州作为晋国的盟友,而做出这种通敌之事,届时咱们再出兵,那便是师出有名,定会无往不利。

另一方面,多年前攻打燕国时,李晓瑀曾经接触过王德明,也就是现在的张文礼。

李晓瑀知道张文礼是个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他算准了张文礼篡位后,一定会对境内百姓盘剥的更加过分,不如等上些时日,镇州内部也有可能不攻自破,到时咱们再出兵,那便如摧枯拉朽,晋王您的天兵,便如救世圣人一般出现在镇州百姓的面前。

李晓瑀的一封信件,果然让晋王按兵不动,同时还派了使者大张旗鼓的去镇州,对张文礼进行封赏。

李晓瑀只是劝晋王暂时不要动兵,却没想到晋王反而还大张旗鼓的去封赏,便觉得张文礼就此臣服的话,下步可能会是埋在这北陆境内的一颗定时炸弹。

然而,李晓瑀高估了张文礼的智商。

张文礼接受了晋王的封赏之后,居然觉得晋国方面是怕自己会在其内部配合契丹、梁国一起反攻,才有此番对自己的巴结,因此,他决定继续与契丹、梁国通信交好。

李存审曾驻扎在赵州许久,对张文礼的性情也是十分了解。

李存审从张文礼谋逆篡位那日起,便一直派人紧盯镇州四面送出的信件,果然截获了不少张文礼与契丹、梁国交好的信件。

李存审将这些信件一一呈现给了晋王。

晋王李存勖先拿了其中一部分信件,直接叫使臣去镇州,丢在了张文礼的面前,二话不说的便离开。

就这一举动,将张文礼吓得卧床不起。

因张文礼生病卧床,镇州内的事务便自然由张文礼的长子张处瑾接手。

张处瑾年轻气盛,直接派兵护送书信给契丹、梁国,要约定一起进攻晋国的时间。

然而,这两封书信也被李存审截获,直接呈上至晋王面前。

在郭崇韬的劝解下,晋王直接开始点将。

晋王先是下令至相州马军,令相州马军指挥使史建塘作为先锋军,从南边向镇州进攻。

史建塘从相州出发,预先到达了镇州南边的赵州,仅仅一天便将赵州攻了下来。

赵州刺史原本就不是很想继续跟着张文礼,内心有所动摇,再加上城外史建塘的猛攻之下,便轻易的出城投降。

史建塘在赵州做好补给后,转一日便直冲镇州的都城——真定府。

史建塘率领的是三千相州骑军,围堵了真定府四面要道后,便开始猛攻。

然而,镇州成德军向来就善于守城,遵了张处瑾的命令,坚壁不出,绝不开城迎战。

攻了几日,史建塘不幸在攻城时中流失而亡。

过不久,晋王李存勖亲率禁卫铁骑五千,前来围困真定府。

然而,晋王猛攻了十来天,仍然是没能拿下真定府。

反而接到了定州方向的消息——契丹从北境攻入,已接近定州城下,同时定州王处直也想投靠契丹。

晋王李存勖急调邢州闫宝的天平军前来继续围困镇州,自己亲率禁卫军铁骑直奔定州。

晋王军铁骑到了定州就将契丹大军赶回了北陆,同时,任命报信的王都为新一任节度使,作为晋国旗下一员,晋王李存勖就此收服了定州。

而镇州方面,晋国历时一年半,损失了史建瑭、闫宝、李嗣昭、李存进四员大将后,最终由李存审率军将其攻下。

镇州当地民众也恨透了张文礼、张处瑾父子。

要处刑张文礼一家时,才得知张文礼早在晋王禁卫军到来时便惊惧而亡。

最终,在镇州军民的鼓噪下,将张文礼尸首、张处瑾等人都于市集车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