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尽占河西(1 / 2)

晋军在德胜城击退梁军后,梁国都城汴梁附近,短时间内再难以形成较大军势出征。

李晓瑀趁此机会在魏州城中加紧生产、训练,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

却不料,西边洛阳附近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却趁梁晋双方喘息之际,忽然进攻同州,并成功将其占领。

梁国于洛阳以北的战线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慢慢逼向晋王的根本之地——晋阳府。

然而,朱友谦向梁帝朱友贞请求同州节钺时,梁朝庭中却有人进谗。

“朱友谦尽占河中多地,如今再占同州,兵强马盛,恐怕将来就不再听皇帝您的话了。”

梁帝朱友贞听了此言,内心着实起了疑虑。

因为朱友谦乃是梁太祖朱温的养子,与当前的梁帝朱友贞并非亲兄弟,而且,他面对梁帝时,向来以兄长自居,也难怪梁帝会怀疑他。

梁帝的犹豫不决,致使梁朝廷同意授予节钺的诏书很迟才出发。

远在同州前线的朱友谦迟迟等不来朝廷的认可,担心夜长梦多,便直接断绝了与梁朝庭的关系,就此归附了晋国。

晋王李存勖直接发出亲笔手令任命朱令德为忠武节度使。

接着,梁帝朱友贞大发雷霆,立即任命泰宁节度刘鄩为河东道招讨使,率领感化节度使尹皓、静胜节度使温昭图、庄宅使段凝一起攻打同州。

然而,李晓瑀早就料到会有此事,早就发了一封密函给李存审,让其时刻注意同州河中方面的情况,一发现梁军过境,便立即出兵救援。

李存审率军迅速赶往同州,转一日便来到了河中,并且当天就渡过了黄河,驻扎下来。

梁军内部的其他地方兵,平时就很轻视河中兵,每次与河中兵交战,都要穷追不舍。

李存审见状,挑选了二百名精兵,掺杂进了河中兵队伍之中,一直逼近刘鄩的营寨。

刘鄩见河中兵来,立即率领一千骑兵出去追逐,但却忽然发现晋军来到,十分吃惊,赶忙撤退。

从此以后,刘鄩不敢轻易出动。

其实,河中侍奉梁朝廷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朱友谦手下的许多将士们都是脚踩两只船。

因为朱友谦将各路军队都集中在河中,粮草消耗过大,进而导致价格逐渐上涨,河中的军费渐渐不足,朱友谦的儿子们便来劝说朱友谦诚心归服梁朝廷,以此来让梁军撤兵。

而朱友谦却不同意。

“从前晋王亲自率兵解救我们的危急,手持火把连夜作战。现在正和梁军相持,晋王又命令将帅披星戴月赶来援救,还给我们物资粮食,我们怎么能辜负他呢?”

接下来的日子,李存审按兵不动,几十天后才逼近刘鄩的军营。

刘鄩等人率领全军出来迎战,结果依然大败而归,只好收拾剩下的军队继续退守。

李嗣昭赶来,向李存审建议“急追猛赶,围而歼之”。

李存审却没采纳李嗣昭的建议。

“困兽犹斗!不如网开一面,放给他们一条路,届时我们一路追杀,定可大胜。”

于是,李嗣昭派出人到沙苑去放马,向刘鄩显示出了此方向的空虚。

刘鄩等人果然抓住机会趁夜逃跑。

李嗣昭早备好了轻骑,率兵追击到渭水,又将刘鄩的军队打败,斩杀、俘获的梁军不计其数。

李存审张贴檄文,告示关右,同时率兵攻占了很多地方,一直打到了当年唐帝陵墓所在地进行了谒拜,在陵前痛哭一番后返回。

至此,晋国已占领了梁国的河西之地。

不久后,刘鄩被召回了汴梁。

梁帝朱友贞再次听信谗言,直接赐死刘鄩,命老将王彦章作为北面招讨使,权臣段凝为副使。

李晓瑀逐渐远离了征战前线,专攻境内的建设、生产,以及属下友好度的维持。

李晓瑀所处的魏州之地乃是北路运河的要道,陆路、水路交通均很发达,土地肥沃并且盛产各类矿石,他不断的发展扩张城市规模,充盈武库粮仓,好像是为了一场大战在做准备。

转一年,梁晋之间连年征战,梁国赵岩、段凝等人把持朝政,虽然极力保障了军队的粮饷,但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梁国近来将百姓榨到了极限,再加上赵岩、段凝等人的贪腐不停,军队的粮饷也开始渐渐难以供给。

所以,一年多来,梁国难以形成较大的军势在对晋国发起进攻。

然而,在晋国领土内部,仍然有镇州、定州两个节镇并不属于晋王管辖,而是保持着同盟的关系。

晋王李存勖便开始对这两节镇的统治者产生了疑虑,他害怕镇、定二州在自己进攻梁国或契丹时反叛,便有了将这两镇收入囊中的想法。

晋王素来知道李晓瑀常有奇谋,便以谋划进攻梁国的名义,来到了魏州。

晋王单独召见李晓瑀,并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