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非法入侵者(1)(1 / 4)

一六〇八年十二月七日。农历节气:大雪。

苏必利尔湖西岸的雷湾。

失去空间感和时间感是一种什么感觉?

除了那些被采取过特殊强制措施的人外,恐怕没人能体会到那是怎样一种恐怖。幸运的是,此时雷湾1号营地的幸存者们,正集体享受着这种一般人体验不到的折磨。

经过一个半月的疯狂基建,一座能基本容纳一万多人的“贫民窟”初告落成。

而随着气温暴跌,所有的基建工程,不得不无奈的停摆。

而当遇难的人们逐步安顿下来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感和恐惧感,紧紧包裹住人们的心头。

今天是十二月七号,大灾难发生后的第四十八天。依旧没有任何期待中的救援。

绝望的情绪蔓延过后,如今的人们,已经变得日渐麻木起来。

临时自救委员会早已成立,林英烈毫不客气的担任了委员会主席。其余人员包括编队政委朱乐天,“天山”舰舰长朱开山及政委程克俭、“青城”舰舰长晏波,“延陵”舰舰长刘名扬,“李时珍”舰舰长孙震和领队唐天宇,此外还有“北冥”号指挥长万里风,“琼海”号船长王铁锤及船上医务组领队刘天华、化工组领队钱学林和工程组领队王启年。

上述十三人组成的临时自救委员会,将集体担负起今后临时营地的运营及管理任务。

而细心的人发现,自救委员会十三名成员中,有八人是军人。

营地人员的统计工作早已结束。

“辽州”号、“天山”号、“青城”号及“延陵”号上,出发时任务官兵两千一百六十二人,经过一场大事故后,尚存一千九百四十七人。

“琼海”号上的四百六十五人、“李时珍”号上的五百一十人及“北冥”号上的两百七十一人则毫发无损。

随大半个城市和港口一起卷进来遇难群众,活到今天的共有一万五千八百四十一人。

目前营地内老老少少的总人数是一万九千零三十四人。

好强大的一个穿越群体!

一万九千多穿越者,其中还有将近两千名全副武装的职业军人,开着三艘强大的现代化军舰……

这要不在第一时间描绘出一幅称霸世界的蓝图,天理何在?

可惜,这世上没天理的事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一桩。

至少对于眼下的十三人委员会来说,那一万五千多名幸存的群众穿越大军,不仅不是强大的力量,反倒是个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的巨大负担。

对遇难人员尸体的掩埋和处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在一片片撕心裂肺的哭嚎声中,数千具相对完整的遇难者遗体被草草掩埋。

这个过程绝不是和风细雨、温情脉脉的。遇难者家属疯狂地踢打、撕咬着执行掩埋任务的官兵与医护人员,几十位战士和医护人员的脸上被指甲抓出一道道血痕。

一位失去女儿的老者一口将一位战士的手指咬得鲜血淋漓,趁机挣脱束缚,扑到已被泥土盖上一半的女儿尸身旁,一边疯狂地扒开泥土,一边血红着眼睛嘶喊着:“你们干什么!?你们在干什么?!她还没死!还没死呢!你们是在谋杀!谋杀!还我女儿!还我女儿!你们这群混蛋!混蛋!”

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了足足两天,直到十一月九号那天,林英烈眼见遗体的处置工作进展迟缓,不得不断然下令部队出动,将闹事的遇难者家属悉数控制起来,遗体处置工作才算加快了进度。

至于在此过程中有多少唾沫星子喷到他脸上,他似乎全不在乎。而出于防疫的考虑,刘天华原本是希望将遗体火化的,只是见此场景,也只能长叹一声。

早在十月三十一号,雷湾东南九百八十多公里外的老李,即已从斯托雷耶夫那里找回了失去的时间,并知晓了萨穆尔·德·尚普兰这个名字。而大湖西部的这些穿越者们,却依然在焦虑与迷茫中苦苦挣扎。

他们虽然第一时间找回了空间,却怎么也找不到丢失的时间。

而随着气温的剧烈暴跌,一系列的麻烦又接踵而至。

首先是工程基建的压力陡增。

十月三十日深夜,穿越后的第九天,面对日益逼近的严寒,自救委员会连夜召开会议。紧急商讨之后,林英烈发布总动员令,归纳起来就是两点:

第一,营地内的两千四百余名军事人员(含李时珍号的五百一十名医护人员),一律脱去军装加入建设工人队伍,全力配合琼海轮上的工人兄弟加快基建进度。

动员令同时提出,在执行支援任务过程中,凡涉及到条线分割、组织隶属关系的,自救委员会来得及制定条令的,按照条令执行;没来得及制定条令的,由各级指战员自行处置。

总的原则就一个:一切以建筑工人的需求和工作任务为先!由此导致的后果由林英烈一人负责!

第二,充分动员群众。将所有青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