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商人的顾虑(1 / 2)

实际上对于成立大型的钱庄或者票号,很多商人都有兴趣。

只不过一两个人显然是做不成这么大的事情,更何况这年头商人的地位不高,没有朝廷的支持,他们干的越大,越容易被人觊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们也是知道的,这也是商人宁愿把银子埋在地窖里的另外一个原因。

毕自严写完了章程之后,朱由校叫来六部九卿的官员廷议,最后决定同意毕自严的方案,召集全国富商成立一家票号,解决朝廷税银押解等问题。

廷议通过之后,这道圣旨便发布了出去。

圣旨大概内容是,朝廷想要成立一家票号,商人们若是有兴趣,十二月之前到达京城,详细商议此事。

为了防止日后经营出现问题,每家必须要缴纳十万两以上的押金给朝廷。

除了圣旨之外,朱由校命人找来了这几年购买散阶的商人名单,选出捐款较多的人,然后交给了毕自严,让户部专门给这些人发去信函,说明情况。

得益于朝廷的驿站系统,以及海贸的发达,十几天内,朝廷准备成立一家大型票号的消息传遍了运河两岸,五大市舶司,各个边关互市口。

从北方的张家口,到南方的广州,这几天商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都在讨论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

“吴兄,你之前资助朝廷修缮三大殿,如今是正五品奉议大夫,难道就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徽州府一处新建不久的吴府,胡君实开口问道。

“这风声到也不是没有,不瞒诸位,老夫前两天收到了户部尚书毕大人写的信。”

“朝廷的意思是,让咱们这些商人联合起来,创建一家票号。”

“为了防止财力不足,每家最少交给户部十万两押金,这家票号可以开到全国各地。”

“以后朝廷各地的税银、官员、宗亲、将士的俸禄,全都存入这家票号。”

“如此一来,朝廷国库不需要存放太多银子,哪里需要银子,朝廷只需要将户部用印的文书加上银票送到当地衙门,当地衙门可以就近的票号支取银两。”

“甚至都不需要支取银两,只需要拿着银票直接与商人到银票进行交易即可。”

宅子的主人吴养春点头说道。

“每家交十万两押金,若是朝廷不认,到时候岂不是……”

一听十万两,有人泛起了嘀咕。

“老夫担心的也是这件事情,虽说当今圣上比之前的几位皇上都开明。”

“可俗话说财帛动人心,这么多银子万一找个借口把咱们踢出去,到时候只要押金还好,万一牵扯到身家性命可就不妙了。”

即便是那人话没说完,吴养春也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其实他也在担心这个问题。

大明朝不待见商人是出了名的,开国时候的沈万三就是个例子。

孝宗时期,几个有名的大珠宝商冯,也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下狱,家产全被抄没。

十几年前的富商姚擎,因死后无嗣,朝廷利用他侄子争夺继承权力的机会,查封其全部家产。

更不用说万历皇帝派出到各地的矿监、税监,也是逮着商人的羊毛薅。

只是后来吃相好看了一些,吴养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捐了二十万两,结果朝廷给了一个五品奉议大夫的官位。

正是有了这个官位,他才修建了新宅子,把祖坟好好的修缮、立碑。

他这几年,也确实感受到了有了官身的好处。他拿着拜帖,去府衙,知府见了他也是笑脸相迎。

他心里也知道,对方给他好脸色,是因为他有银子。

以前他也有银子,可别说知府了,就连县令也不会亲自见他,顶多派个幕僚、师爷,就把他打发了。

“吴老哥,你是什么想法,咱们这些人就属你家资丰厚,你帮大家拿个主意?”

另外一个富商程梦庚问道。

“是啊,大家都听你的。”

立刻也有人跟着附和。

“这两天我一直没见你们,绝对没有拿大的意思,我也是一直举棋不定,不怕你们笑话,这两天我觉都没睡安稳。”

“不过从我得到的消息,不管是一开始的商人捐献拿散阶,到后来开放市舶司,实际上都是当今圣上拿的主意。”

“听说他对商人没有偏见,之前还想着废除户籍制度,只是朝廷阻力太大。”

“因此,我决定赌一把。”

“交给朝廷押金十万两,自己再出十万两作本,这点银子估计也算不得大股东,只是等着分红。”

“若是赌赢了,按照当今圣上的性子以后也不会亏了咱们,若是赌输了,我也认了。”

吴养春将自己的决定说了出来。

众人都知道吴养春说的当今圣上不会亏了他们是什么意思,自从今年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