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不一样的对手(1 / 2)

“贝勒能否让海东青出去侦察一番,若是建奴真的去阻击援军,我们就出去吃掉这五千人,若是他们引蛇出洞,咱们就按兵不动。”

贺世贤想了一下,向金台吉问道。

“好,就听你的!”

金台吉思索了片刻,点头答应了下来。

从金朝开始,女真人便开始驯养海东青,一开始是打猎用,后来逐渐用作战场上侦察。

当然海东青不是侦察机也不是无人机,它们经过训练能分辨自己军队的旗帜和服装,一旦发现不是自己这方的军队,就会鸣叫示警。

那时候军队会再派出哨兵探查,便可以知道敌军的大概情况。

现在这个情况下派出海东青,只需要知道援军的大概距离,以及建州军队的动向就可以了。

金台吉的海东青已经驯养十年了,对于叶赫部主要敌人建州人的旗帜简直不要太熟悉。

命人将海东青带来,金台吉抚摸着自己的海东青,喂它吃了一些肉,然后放飞了出去。

海东青在空中盘旋了片刻,然后向着南方飞去。

此时的杜松率领大军缓缓地前进,倒不是他救援不积极,他知道越靠近叶赫部,就越有可能爆发战斗。

从昨天开始,他就大量地派出哨兵,同时命令大军放慢速度,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战斗。

自从来到了辽东,他就开始整顿手下的士兵。

明朝的将领的确喜欢吃空饷、喝兵血、养家兵,不过杜松是个例外,他从不克扣士兵的军饷,甚至能做到和士兵同吃住。

当然家兵他还是有的,不过数量不是很多,只有几十人,这些人其实就是他的亲卫。

有这样一个堪称另类的主帅,他手下的士兵,不管是训练还是武器装备都比同行要好不少。

尤其是自从朝廷重视辽东,调拨来了足够的军饷和粮草,他更是毫不吝啬地发放了下去。

这手下一万人,其中有三千是他从陕西带来的军队。

这些人多的跟了他十来年,少的也有四五年,是他能够在山西屡立战功的最大的依仗。

“报!”

就在大军缓缓前行的时候,远处一个骑兵快速地向这边靠近,一边策马奔腾,一边喊道。

“启禀大人,十五里外发现建奴的部队,人数大概一万多。”

几乎是片刻之后,那个骑兵便来到了杜松面前。

“看来敌人已经发现了咱们。”

杜松点了点头,示意探子退下。

“大人,咱们是停在原地迎战,还是直接冲上去?”

身边一个参将开口问道。

“咱们这一万人是骑兵,停在原地意义也不大,传我将领大军继续前进!”

杜松轻笑一声,下令道。

大军继续前进,过了一阵又有探子来报,敌军距离大军十里左右。

探子汇报的距离,并不是发现敌军的距离,而是一路而来,根据对方的速度测算好的大概结果。

杜松不以为意,继续前行。

又过了一阵,第三波探子来报,敌军距离大军只有五里左右的距离。

“传我将令,火铳手在前,大军快步前进。”

杜松当即下令道。

骑兵快步前进并不是冲刺,而是让马跑起来,对于马来说也算是开始热身。

随着命令传达下去,装备着三眼铳的骑兵慢慢的提速跑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区区五里的距离,双方都是骑兵对向而行,不一会就看到了远处敌军的踪迹。

此时在天空海东青的视线里,下面两股军队都在加速,海东青盘旋了一阵,随即快速离开。

“砰砰砰!”

装备三眼铳的明军,距离敌军还有百余米的时候,点燃了火绳,一时之间战场之上枪声大作。

根本不用下令,久经战阵的女真人也开始了放箭。

不过射箭的速度毕竟比不上三眼铳,冲在最前面的女真人不少人中弹倒下。

几乎没有经历过火器洗礼的战马,也都慌乱了起来。

“杀啊!”

杜松手中大刀一挥,大声喊道。

战马的速度提到了极致,双方的骑兵撞到了一起。

最前方的火铳手,放完三枪之后,抡起三眼铳就向着迎面而来的士兵砸了过去!

其实对于装备铠甲的士兵而言,利器的杀伤力远不如钝器。

三眼铳的发明,解决了明军不善于马上射箭的问题,三枪放完,还能当做钝器与敌人拼杀。

后世有句戏言,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这话真假不知,不过战斗力有很大的提升是肯定的。

且不说杜松手下三千经常与蒙古人交战的士兵,便是其他的七千人,也是辽东能拿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