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熬都熬过来了。就别回头了(1 / 3)

元宵花灯近,世人皆无愁。

上元节如期而至,应天府再一次热闹了起来。节日气氛更是胜过除夕。

藩属国也入京朝贡了。由鸿胪寺负责接待。元朝称之为侍仪司。

老朱打败了蒙元,承认大明是华夏正统。承汉制。改名鸿胪寺。同时设会同馆。负责贡使的吃穿住行。

会同馆并不完全受礼部节制。兵部也有管辖权。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万国来朝。对周边小国采取怀柔政策。

洪武五年后,老朱觉得接待使臣太麻烦。便规定了三年一贡。不过高丽还是每年都来。一年三贡,甚至四贡。

李成桂上位后,为获取藩属国的身份。更是朝贡频繁。九次来访。老朱才同意了。小李在国内修了永恩门。规定后代国王,明使来了,必须在这跪迎。

朝鲜也是老朱赐下的国号。但没给小李封王。估计是不喜造反的人。

洪武三年,老朱册封了高丽国王,王颛。确认了宗藩关系。大明国子监还有高丽学子呢。

洪武七年,高丽权相李仁人弄死了王颛。推举权臣辛旽之子辛禑为王。这会儿正找老朱求名分呢!

老朱可不想接受。他心里还是不喜造反的!高丽使臣也着急。大明在封建农业社会走在前沿。

大明手工业和农业远超其他国家。高丽紧靠大明辽东。同时还有女真袭扰。老朱在北境频繁用兵。

打击蒙元的同时也防着女真。在辽东设有铁岭卫。并不是后世的铁岭地区。丹东地区也有军队驻防

高丽造反另举新王,迫切的想得到老朱认可。确立藩属国的地位。老朱不点头,他们不安心。

老朱取消市舶司,大明禁海。他们没办法与大明民间来往。私自入海。金州卫可是会找他们聊天的。

朝贡都得走陆路。得不到老朱认可。就和大明没有联系。很容易被收拾。也容易被女真欺负

朱?去年更是带水师打到了辰国,也就是新罗政权的辰韩。更是让他们担忧不已。

李仁人和辛禑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派使臣求老朱赐金印。老朱不想理他们。这不年初带着厚礼又来了。

没老朱旨意,鸿胪寺也不会安排他们觐见面圣。只能让他们在鸿胪寺蹭吃蹭喝了

皇宫这几天也是热闹的紧,张灯结彩贺元宵。准备着鳌山灯,耆老宴。

明己今年是不用去给老朱站岗了。换汤承宗了。此时他正带着弟弟妹妹们在院里做花灯呢

竹篾,油纸,浆糊。铺的满地都是。

“哥,你会不会啊?”

“当然会了!”

花灯制作挺简单的。只是明己没有做手工天赋。折腾了许久都没编织出一个像样的灯笼。

“汤圆,你去给哥哥找些针线。承林,承程你们也去”

三个小家伙答应着去了后院找王小婉要针线了

“虎哥,快把买好的花灯拿出去了!”

明己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手工不是他擅长的。灯笼看着简单,做起来其实也简单。只是明己不会

虎子飞快的跑进侧院提了几个灯笼出来。上面画着珍奇异兽。

小桃在一旁偷笑,记得少爷当初做风筝也是如此。只是这次怕忽悠不过去了啊

不一会儿,汤圆抱着针线盒回来了。

“哥,你什么时候买灯笼了?”

“什么买的!就不能是我做的?”

“小桃姐姐买的啊!这个是白泽。是汤圆选的。”

明己极度无语,转过头看着小桃!小桃只是憋笑。

“你们一人挑一个吧”

明己也没心思做了。让三个小家伙一人挑了一个。

“哥,给你”

汤圆把针线盒递给了明己。明己想了想。编织不会,绑一个总行吧

明己又动起手来,别人放河灯,我放孔明灯。

不一会儿,明己就做好了一个孔明灯。用竹篾绑好框架,敷上一层纸就好了。

“哥,你的灯笼好丑!”

“这叫许愿灯!可是能飞的灯笼!不丑飞不起来!晚上你们就知道了”

明己辩解了一下。汤圆也嚷着要飞天灯笼!好在工艺简单。明己便给他们上起了手工课。

夜色降临,汤和入宫去参加老朱的宴会了。汤府依旧热闹。汤显德一家也在。一大家人围在一起。格外温馨。

吃过饭,众人便去了秦淮河赏灯。江面已经被点亮了。江边酒楼笙箫乐。江畔倩影林立。

灯耀人,夜如昼。五颜六色的烟火。形状各异的花灯。渲染着良辰美景。

明己感觉自己置身在一幅盛世画卷之中。没有灯红酒绿。也没霓虹灯。没有灯光秀的震撼。却能给人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盛世盛景让明己有些想家了!环境触发的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