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北海姓朱了(1 / 2)

大明1840 三十如虎 1057 字 8天前

随相比黑龙江的激战,朱良均所率领的队伍反而就比较平静了。

大军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部队出了蒙古之后便距离北海只有一百来公里,这一路上只有一些沙俄的小型边防据点。

在消灭掉最后一个处于贝加尔湖畔的据点后,朱良均骑在马上望着宽广的贝加尔湖,自豪的说道:“自汉永元四年后,也只有朕打到了瀚海,纵观整个二十三史,也只有朕这个皇帝打到了瀚海。”(因为大明已经光复,所以满清张廷玉等人修的明史就不算数了。)

徐岱和汤寅等人听了朱良均的话后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今天的他们必将在青史留名。

史书上将会永远铭记他们,永远的称赞他们,他们也将会成为后世大明男儿的榜样。

“传令,大军按照计划分兵进发,争取天黑的时候拿下多米扬城,我们在那里安营扎寨!”

朱良均说完双腿猛夹马腹呼喝着向前方猛驰,身边近卫们紧紧跟随在朱良均身边寸步不离。

约莫着傍晚时分,大军抵达了多米扬城下,城内两百由居民组成的民兵在镇长的指挥下纷纷上城御敌。

朱良均见状直接让士兵抬出大炮对着城墙就是咣咣咣一顿炸。

不一会城墙上升起了一面白旗,镇长带人打开城门恭恭敬敬的向朱良均投降。

朱良均面无表情看了眼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镇长,转头冷声吩咐亲兵:“砍了祭旗。”

亲兵:“遵旨!”

随后便骑着马在亲卫们的护卫下进入到早已经被汤寅和徐岱所肃清的多米扬城中。

这一路走来,凡是沙俄人,不论主动投降或是被抓的,朱良均一律砍了,脑袋装在马车上拉着继续前进。

因为他曾经说过,要用沙俄人的脑袋筑一座大大的京观。

以太祖之名义,大开杀戒。

朱良均说过这句话后,这一路上的沙俄人被杀的干干净净,迪米特里在黑龙江杀大明百姓一人,朱良均就杀十人来抵命。

用过晚膳后,朱良均来到地图面前,眼下大军已经深入沙俄境内,补给线也被拉长了现在蒙古刚刚平定,只有从山西调来的一个守备团在那里维持粮道的安全,现在蒙古就是关键,只要那些蒙古人不搞事,他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后勤问题,可以全心致志的应付战事了。

“致电苏杭,询问一下黑龙江那边的战况如何了。”

深夜,朱良均坐在椅子上刚刚批完江陵致电过来的一些政事,闲暇之余的他好奇黑龙江的情况了,同时也很担心。

毕竟黑龙江的情势比较复杂,一方面是民心和寒冬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明、清、俄三家势力处在一起,局势比较混乱。

第二天一早,电报兵便把苏杭的回电递交给了朱良均,朱良均在了解了黑龙江的情况后便放下心来了,同时徐岱和汤寅也分兵离去前往自己的防线。

一天消灭了一万多沙俄兵,己方虽然付出两千人左右的代价,但是这样比起来差别不大,士兵们初到北疆,尚不适应地形和气候也情有可原,后面适应了一定会越打越顺畅的。

“嗯,回电苏杭,让他放出消息,多米扬城被明军攻下了。”朱良均说完便钻进了马车内,外面实在是太冷了,他也实在是受不了了,冻的他骨头都快要僵了,还是车里面暖和啊,沈洋这几个贴心的小太监早早就起来就升起了马车里面的小炉子。

朱良均躺在床上正惬意的享受着温暖,里面的温度也和外面的有了天壤之别。

“真不知道那群通古斯贼都是怎么在这样的气候下生活的,真抗冻啊。”朱良均又拽了拽被子,让被子盖的更严实了。

部队行进了两天时间,在第三天一大早就抵达了米扬托夫斯克城外。

城墙上值守的沙俄士兵懵逼的看着城外乌泱泱一片的明军。

“起床起猛了???”沙俄兵用力睁了睁眼,然后又抠了抠眼睛里的眼屎,再次看向城外。

外面依然是乌泱泱一片明军,一面硕大的日月红旗正迎风飘扬。

“糟糕了!大明打过来了!远东沦陷了!”士兵飞快的摇响城墙上的警钟。

躲在茅草屋里正抱团取暖的士兵们听到警钟后纷纷冲上城墙,当他们看到城外数不尽的明军后,心都凉了。

胆小的人当场就吓哭了,还有人当场就从怀里掏出纸笔哭哭啼啼的跪在地上就开始写遗书。

“别写了兄弟,投降不就没事了,中原人不是都学什么孔夫子的吗,他们不杀俘虏的。”

“真的吗?”写遗书的沙俄兵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连忙再次确认。

“真的,我大表哥就是一直在中原做生意的,去年我就听他说了,说中原人可好了,可善良了,我们投降,他们绝对不杀我们。”

“可是……可是托列克上校应该不会投降吧………”

士兵话还没有说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