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从轻发落(1 / 2)

土匪立刻吃了大亏,一部分人当场被抓住了,还有一部分人四散奔逃了!

然而这样还没有结束。

有几个小头目,转了一大圈,跑到了平时藏身的地点,这是他们惯用的招数了。

没想到这一次却行不通了,早有人等着他们呢,这下子真的跑不掉了。

这一次鼓鼓岭剿匪是最成功的一次!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张中林,其实是陈六子。

陈六子狠起来也非常的可怕, 做土匪本来就是刀头舔血的日子,手下不听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聚拢队伍,这土匪头子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陈六子太熟悉自己人的招数了,对鼓鼓岭的一草一木也了如指掌,对每一个小头目的脾气个性,做事风格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对待这些背叛过他的人,陈六子绝不手下留情,一个小头目也没有逃脱。

当知县大人,把一颗长满胡子的脑袋放在二当家面前的时候,对二当家说道:“张二麻子已经当场被诛杀了,你如果老实交代,还可以从轻发落的……”

二当家看了看那颗脑袋,只不过是一个小头目,但是知县大人说是张二麻子,那就是张二麻子了,自己正好可以把罪责尽量推到这个所谓的张二麻子身上。

于是二当家便按照知县大人的暗示,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很多的罪责,然后就等待从轻发落。

可惜结果非常不好,知县大人剿匪有功,这二当家的作为匪首,却被就地斩首,以儆效尤!

和他一起斩首的,还有一个所谓的三当家,被砍头的那一天,两个人连声喊冤:“我们都已经如实交代了,为什么还被砍头啊!”

知县大人哈哈大笑:“祸害百姓这么多年,如实交代了就没有罪了吗?我的确说过,如实交代可以从轻发落,没有把你们活剐凌迟,就已经是从轻发落了!”

知县大人说这番话的时候,两颗脑袋已经被砍了下来,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反驳了。

周围的百姓纷纷叫好:“知县大人言之有理呀……”

其他被抓住的土匪也都被判了重刑。这伙鼓鼓岭上的土匪,终于被彻底剿灭了。

很可惜,过了一段时间,又一个叫张三麻子的土匪占了鼓鼓岭!

有人说这是张麻子的另一个徒弟,有人说是别的人冒充的张二麻子。也有人说,其实就是张二麻子,被砍了脑袋的那一个才是冒充的。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知道张三麻子这个人也是个非常厉害的土匪头子,别的也不重要了。

土匪和团练之间又暂时达到了一个平衡,生活反而又风平浪静了。

老百姓又该忙什么就忙什么了,反正土匪从来都没有断绝过,知县大人也尽力了,那些团练也尽力了,还能怎么样呢?

家门口的杂货摊子跟前,大女人又坐在椅子上看摊儿了。

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做的,每天看摊儿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听到有人叫了一声:“大夫人。”大女人转过头看了看那人,笑着说道:“这不是老刘家的三小子吗?你是叫小祥子吧!都长成大人了,你这几年去学做点心了,学的怎么样了?”

那个小伙子恭敬的说道:“大夫人的记性真好啊!我就是小祥子,在点心铺子做了三年学徒,这是刚回来,拿回来一点我自己做的点心,请大夫人尝尝……”

说着便递上了提过来的点心,大女人打开一看,居然是桃酥,笑着说道:“这是你做的吗?不错呀!几年不见长本事了……”

回头一看,兰兰的女儿玉秀从家里跑了出来,看了一眼小伙子,什么也没说啊,低着头迈着小碎步走远了。

刚才还文质彬彬的小伙子,立刻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大夫人,我还有点事儿,先告辞了,改天再拜访您和老爷……”

大夫人笑着说道:“去吧,去吧!”

早就知道这小子,几年前看上了兰兰的女儿玉秀,那时候他们年龄还小,谁也没敢提这事。

现在这小子学会了做点心,跑到这里来献殷勤,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回头又看见家里跑出来几个半大孩子,他们要去看热闹!

大女人喊住他们:“你们几个站住,不准去,你们去干什么?”

最调皮的一个孩子说道:“我们也不看,就听一下,偷偷的听一下……”

还是没抓住他,让他给跑了,这孩子也太顽皮了。

这孩子跑到墙角,听到墙角那边的对话,先听到姐姐的声音:“你这混蛋还知道回来,你都让我等成老姑娘了。”

接着是小伙子哄骗人的声音:“你还不到20呢,怎么会老!”

自己姐姐却嗔怪道:“别家的闺女十五六岁就有出嫁的,我早就不想等你了,你个没良心的东西!”

就听小伙子无奈的说道:“三年学艺,我也没有办法呀!你爹喜欢有本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