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买了驴(1 / 2)

夫妻两人在村口处下车,提着各种吃食就往家走。

坐在门前做木盒的宋家村人,看到宋喜乐又带着丈夫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家走。

有妇人羡慕的问道:“小两口又回来啦,喜乐这是又给你爹娘买什么好吃的了。”

现在宋家村人皆因着老宋头得了赚钱的营生,遂大家伙见到宋喜乐带着夫婿回娘家还是很高兴的。

宋喜乐很是大方的同诸位叔伯婶子,打招呼。

她晃了晃手中提着的肉道:“这些日子家里开荒辛苦,买些荤腥让家里头补补!”

从村头到村尾,夫妻两人回应着村民们热络的招呼,待到家时,宋喜乐一眼便瞧见了两个侄儿,正跟在杨氏身边,迈着小短腿,跑前跑后的给菜地浇水。

“娘你身子弱,这么热的天,你怎么不在屋里歇着。”

听到姑姑的声音,两个孩子立刻眨巴起亮晶晶的眼睛朝门外看来,见真是自家姑姑,两人哪里还管得了手中拿着的水瓢,嗷呜一嗓子,扔掉手中的东西,小牛犊子一样的往宋喜乐面前冲。

“姑姑!”

“姑姑回来啦!”两个孩子欢快的冲到宋喜乐面前,眉眼俱是笑意。

“瞧瞧你们,这满头的汗。”宋喜乐揉了揉两个孩子的脑袋,又掏出帕子给他们擦汗。

宋喜乐将手中提着的吃食交给两个孩子,“拿过去吃吧!”

两小孩提着包裹,颠颠的跑回了屋里。

杨氏摇头失笑,无奈的捡起地上的水瓢,迎了上去,“外头日头大,走家里坐,娘去给你们倒水!”

晒了这一路,宋喜乐的确是有些渴了,两人先行回屋,不多会,杨氏便端了两碗水过来。

杨氏将水递给女儿、女婿,便对着埋头吃着欢实的孙儿道:“快去后头,将你爷他们叫回来。”

两个小孩儿有了吃食,听话的很,手中拿着香喷喷的肉饼,迈着小短腿,转眼便消失在门前。

宋喜乐喝了水,这才开口问道:“娘,后山的水井挖的如何了?还有我叫爹在家里打的水井,打了吗?我怎么在院子里没看到?”

杨氏连连点头,“挖了,挖了,你爹让人将水井挖在了后院,你爹说这样方便浇菜地。”

“至于山下的水井、以及水塘,当初挖下去没多深便出水了,大家当时都还很惊奇呢!”说罢,领着两人来到了后院。

宋喜乐站在后院,直接能看到远处正忙着挑水、浇地的村人。

她很是吃惊的问道:“娘,这南瓜都栽种下去了?叔伯们的动作挺快呀!”

这么多的地,宋喜乐原以为最多是将地开垦了出来,没想到大家将瓜苗都种了下去。

杨氏笑着解释道:“一来咱们村里其他水塘几乎都已经干涸见底了,大家发现这里还有水源,心里自然就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这块地上,开垦起来也就更上心些,毕竟这也关系到自家的收成。”

“另一方面你族爷爷将家里的老牛牵过来,帮忙翻地。你爹难得的也大方了一回,买了一匹驴回来,有两头牲畜,加之人又多,动作也就快了些。”

“爹,还买了驴?”宋喜乐很是讶异的问道。

杨氏点点头,“你隔壁婶子的娘家,养了三只驴拉货,现在这拉货的活儿也没了,家里还要一直喂养着,便四处打听可有人收驴。”

“你婶子便寻到家里问你爹,你爹一听这驴的价钱实在公道,比往年还便宜一两银子呢,后来又跟着你婶子去她娘家看了一趟。”

“那驴看起来还挺精神的,年岁也不大,毛色发亮,显然是被照料得很好的,你爹看了后,便属意买下了!”

“一来咱们家劳力不多,又多了这么多田地,有牲口拉犁,你爹他们也能轻省些,再一个这驴的价钱也确实公道,错过了这次,下次再想找这么好的机会可就不容易了。”

还有一点杨氏没说。

女婿要去府城,总不好叫女婿走过去,他们听大儿子回来说,陈家的孙儿已经出发去了府城,自家女婿却还待在家里。

老两口一听心中便焦急起来,人陈家不管,他们做岳家的怎么可能不上心。

遂夫妻两人一合计,干脆买了头驴,又请了同村的木匠帮忙打一辆车架出来,待到女儿、女婿出发,到时候便让儿子送他们过去。

如此他们也能安心些!

母女两人正说着话,宋家父子呼啦啦的从浇水的田里走来。

老宋头见到女儿女婿时,脸上满是笑意。

他边走边道:“傻站在外头作甚,走屋里说话。”

杨氏迎向老伴和儿子,“怎么样,种下去的南瓜苗可活了?”

老宋头点点头:“挺好的,我方才在地里头转了一圈,这两日种下去的瓜菜秧子都立住了。”

杨氏听罢,这才安心。

一家人回到堂屋,老宋头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