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交流病情(1 / 2)

夫妻两人跟着郑大夫回到了药铺,此时药铺的封条已经被摘了。

左右邻居见郑家父子回来忙走出铺子,纷纷询问郑大夫情况。

郑大夫朝诸位邻居拱了拱手:“多谢诸位关心,县令大人已经查清楚了,一场误会而已!”

众人见没什么八卦可听,问候过后,也就各自回了铺子。

郑大夫领着夫妻两人走进铺子的时候,便见到药铺大堂被翻的乱糟糟。

摆放药物的药柜横七竖八的乱放着,地上更是散落了一地的药材。

郑大夫看着满地的狼藉,叹了一口气道:“抱歉了,还没来的及收拾,两位先随我去内室,我给陈公子仔细看看!”

“那便打扰了!”

两人跟着郑大夫来到一个小房间,房间内的用具一应俱全,屋内甚至还有两张小床,床前用屏风隔着。

想必此处因是给重伤病人留宿用的。

郑大夫示意陈云右在桌边坐下,仔细的把了脉,又问了些他平日里的作息,以及饮食情况。

待问清楚后,这才开始动笔写方子。

“宋小娘子看一看,这方子如何?”

宋喜乐接过方子,细细的看了看,有些明白过来:“这方子主调理脾胃,其次才有些益气的作用?”

郑大夫点点头,笑着道:“正是,陈公子气弱体虚由来已久,若是一上来就给他用补气的药物,我担心他亏空已久的身体承接不住。”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需得先调理脾胃、增加其脾胃的吸收能力,在进行补益!”

宋喜乐这才恍然,所谓虚不受补,说的便是云右的情形。

在现代许多人已经没有吃不饱,穿不暖,更没有长期的营养不良。

她倒是忽略了这一点。

现代人与古代人的体质也千差万别。

现代人过敏、营养过剩、三高,又与古人的长期亏空的体质不同,治疗思路也有很大的变化。

因而宋喜乐并不因为自己曾是一名中医师,便看不上郑大夫的医术,反而十分尊重。

中医传承了上千年的时间,其中暗含了许多的奥义和精华,也丢失了许多经典名方。

宋喜乐能做的便是虚心求教,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更好的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郑大夫见她领悟过来,继续道:“先小剂量的调理脾胃,待他身体能够接受时,再增加益气的药物!”

宋喜乐应下,“我这还有些想法,药补是一方面,我想在吃食上再增加一些温和滋补的食物用以调理夫君的身体,例如、山药、红枣、鸡蛋之类的!”

其实她还想给陈云右喝牛奶、羊奶,这些奶制品不仅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还易被人体吸收的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最是适合现在体虚的他。

可惜现在她又不好养奶羊,系统空间中虽有奶粉,且不论她买不买的起,如何解释这东西的来处,她都没法言说。

罢了,多想无益,先循序渐进的调理吧!

对于食补,郑大夫肯定了宋喜乐的说法,“如此便再好不过!任何药物都没有吃进去的食物温养身子,原先陈公子的脾胃太弱,吃进腹中的药物不吸收。

“长此以往下去,身体得到不养分,反而增加身体负担,如今通过药食同补的法子,双管齐下,必定事半功倍!”

陈云右坐在一旁怔怔看着妻子神色认真的讨论的他往后的医食。

长到这么大还从未有人如此关心过他,此刻他只觉得心中暖暖,眼角眉梢都不由的舒展开来。

两人商定好药方,郑大夫起身去抓药,小两口也跟着起身走至外间。

此时狼狈的外室已经被收拾整齐,小郑大夫忙着往药柜中放药材。

郑大夫则亲自动手,帮陈云右打包了十四副的中药。

“郑大夫,这些一共多少钱?”

郑大夫拒绝道:“就是些寻常药材,不值当什么的。”

宋喜乐却是不应的,“郑大夫,我们以后还是要时常叨扰你的,若是你不收钱,那日后我们可不好意思上门抓药了!”

她可是看到的,那方子里可是有生晒参,其价格可不便宜。

她可不能让人又帮忙看病,还得倒贴药物的!

见两人做势要走,郑大夫连忙上前将人拦住,“好好好,那便给一百二十文吧!”

宋喜乐这才笑开,付了钱后,接过药物便要同郑大夫道别。

“别急着走,你们两位今日因为我家药铺的事情,这才耽搁了这许久,我让儿子赶驴车送你们回去!”

小郑大夫听了父亲如此说,连忙放下整理药材的活计,“两位等等,我这就去套驴车!”

不给两人拒绝的机会,小郑大夫一溜烟跑去了后院。

不同于郑大夫按礼节对待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