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1 / 2)

乐正秦的决定显然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准备以牺牲个人名节为代价,来保护蓟门关内的百姓和乐正家族的安危。尽管这一决定会引起外界的强烈反应和批评,令他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甚至是遗臭万年。但他坚信在面临家族和百姓安危的紧要关头,个人的名誉和地位应当让位于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他的这一举动,不可否认是在行使他作为家主最后的重要职权,认为这才是对家族和百姓的负责。

然而,这一决定也无疑给乐正秦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家族和百姓的安危,他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乐正宏俊作为他的徒弟,虽然对他的决定感到震惊和担忧,可乐正宏俊明白,自己的师父不是那种脑袋一热的鲁莽之人,想着他一定有着很重要的理由。

乐正秦再三斟酌,改了两遍才终于写好,乐正宏俊看得出,他在尽量写得更加绝情。

乐正秦还是将写好的告示给了他,乐正宏俊接了过来,仿佛千斤顶一般沉重,

他红着眼含着泪问道:“师父当真要这么做吗?”

“是。”

乐正秦的回答很是坚定,容不得乐正宏俊怀疑。

乐正宏俊颤抖着将告示收进衣袖,转身走了两步,还是忍不住回了头,落着泪问道:“可有理由?”见乐正秦犹豫着,他咬着牙问:“徒儿是不是不够懂人情世故,所以不配知道?”

乐正秦明白他以为自己不够信任他,面对这个与他相依为命,犹如父子的徒弟,乐正秦突然很想依靠下。

“为师说不出口,让你理解让你相信我的话。乐正即将迎来一场浩劫,我却因为一些缘故,无法与众人说明情况,乐正之内也不全是忠心之人,我不得不用这种绝情的方式,这样才有可能让百姓们安然无恙的离开蓟门关,撇清与我们乐正的关系,才有可能活下去。这是我们乐正即将面对的浩劫,没理由让他们再跟着我们一起遭受劫难。东海阁的事,实在是发生得太近了,以至于记忆犹新。”

乐正宏俊自然知道东海阁的内幕,明白乐正秦所谓的“不全是忠心之人”是什么意思。虽然难以相信,可人心之复杂,东海阁之事也算是令他看明白了,再愚笨之人也看明白了。

“我也不能说吗?”乐正宏俊突然担心起来,拒绝道:“我绝不会离开,这上头可写清楚了,闭关,乐正之人不可离开蓟门关半步,否则,废其修为,逐出乐正。”

乐正秦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看穿,还是想要努力一把,并说道:“你可想明白了,作为我的徒弟,你留下就得与我一起承担这后果,受人唾骂,还得一脸绝情的执行,还有可能,会死,带着坏名声。”

乐正宏俊跪下,举着告示。

“乐正宏俊绝非贪生怕死之人,道人之责,是保护弱小,若为蓟门关众人活着,宏俊虽死犹荣,问心无愧。”

“难的不是死,而是被误解,你可懂?”

“他人误解又何妨,宏俊自问,无愧于心。”

乐正秦看着他的决心,落着泪同意了。

“好,那就去办吧,不然可要赶不上时辰了。”

乐正宏俊目光坚定的起身,拿着告示转身往外走,没有一丝犹豫。

告示贴出,乐正秦的命令便算下达了。得知告示的内容,蓟门关内的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百姓们纷纷聚集在城门下,指着告示议论纷纷,不明所以,甚至有一群人试图冲进大院里问清楚明白,守卫只能拦着。

而乐正家族的成员们则各自心怀忐忑,不明白乐正秦为何如此决定,也试图问个清楚明白,好些都被师父们给拦着了,其他的连乐正秦的住处都接近不了。

乐正庆锋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的人群,心中五味杂陈。他清楚乐正秦的决定虽然冒险,但也是为了乐正家族以及蓟门关百姓的安危着想。

只是,乐正庆锋有时会想:“非要用这种法子不可吗?”他以为蓟门关的百姓们通情达理还相信着乐正,好好说他们也听得进去。

一想到这里,乐正庆锋又能明白他这么做的理由,就是百姓们大概率会留下,不愿意独自逃走。

乐正庆锋闻到若隐若现的香味,顺着味道走到了另一面,一名女子正面对着城墙站着。

乐正庆锋很快就认出来了,这不是别人,正是慕心。

“你满意了?这可都是拜你所赐,听听那些怒骂怨恨之声,前有长老之事,后又是这件丑事,乐正的名声当真是被你毁得七七八八的。”

乐正庆锋的语气可不好,慕心却不在意,反而笑了笑。

“昨晚我可是早早就歇下了,庆锋师父可莫要冤枉了人。至于四大长老,是咎由自取,若帮乐正拔除毒瘤也是毁坏乐正的名声,乐正也就没什么名声可言了吧?”

“你倒是伶牙俐齿,难怪进了芳苑,都得换颗玲珑之心出来。”

“庆锋师父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