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御书房夜谈(1 / 2)

对于不戒有些赖皮的说法,洪尚芥直挠头,

“这小子...”

既然知道了始作俑者是谁,如何决断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不戒大人,咱家还有一言...”

“公公请说。”

“大人如此年纪达到这般境界,陛下向来爱才,大人擅离使团之事,陛下应该不会过多追究才是,不过,这段时日,还望大人安分守己一些,莫要让陛下为难。”

“公公请放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那咱家就先行回宫,告辞了。”

“公公慢走。”

此时薛东绪和正要进宫的洪尚芥撞了个正着。

薛东绪连忙喊住了行色匆匆的洪公公。

“洪公公,留步。”

“薛首辅。”

“洪公公,这半夜圣上急着召我入宫,是为何事啊?”

“这...咱家也不清楚...”

“不过...”

洪尚芥话锋一转,说道。

“咱家出宫的时候并没见陛下有动怒之色。”

薛东绪闻言心中了然,朝着洪尚芥拱了拱手道了声谢。

以薛东绪如今在朝堂的地位,面见大梁帝时也难免会有些忐忑,尤其是目前这个内忧外患,整个大梁风雨飘摇之际,处事要更为的小心。

江南的战事他并没有明确的表明是求和还是打到底,但是匈奴的和谈是他一手促成的,目前看来,北上和谈正中大梁帝的下怀,早些时候的情报里说,和谈之事已经十之**,想来大梁帝这个节骨眼让他觐见,应该是为了此事。

薛东绪在太监的带领下,径直来到了御书房门口,大门紧闭,透过门框能隐约看到里面的亮光。

“首辅大人,陛下在里面,宣您进去。”

薛东绪刚刚站定,大门就被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了一名太监恭敬的道。

“好。”

薛东绪抬步走了进去。

“来人,赐座。”

唐渊背着身子看着挂在屏风上的地图,向身旁的洪尚芥吩咐道。

没多时,一把椅子就置放到了大殿的一侧。

“坐。”

“谢圣上。”

薛东绪落座之后,唐渊才转过身来,朝着座上之人露出了一个微笑,说道:

“匈奴的事知道了吧?”

“臣略有耳闻。”

“去,把使团传回来的情报给薛首辅看看。”

话音刚落,洪尚芥就快步走到了书案前拿起了一张黄纸,递了过去。

这上面写的是匈奴和谈的条件,粮食,棉衣,牲畜等御寒物资,还有和亲以及赛罕尔要来大梁学习。

总的来说,提出的要求还算是合理,也在大梁可承受的范围内。

“这...上面的条件倒也是没有漫天要价,匈奴所提出的御寒物资要在往日,自然不是什么问题,但眼下江南战事不顺,波澜四起,金陵本又是我大梁的粮仓,怕是...”

薛东绪把黄纸递还给在一旁等候洪尚芥,斟酌了一番后,结合大梁的实际情况,缓缓的说道。

毕竟要供给一国的物资,就算匈奴要的再少,那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薛首辅与我所想一致,这眼见就要到了秋收之时,所以江南的战事是最先要解决掉的。你可有良策?”

“回禀圣上,江南之事以臣之见,也好解决。”

“哦?速速说来?”

“先前顾将军亲率大军镇压,捷报频传,剿灭倭寇已成时间问题,没想到顾将军遭小人暗算,至今昏迷不醒,军中少了主心骨,将士们也都士气不高。”

“所以臣以为,眼下解决士气低迷是当务之急。”

“之前顾将军多次提过有一人在江南战场上,屡立奇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在军中的威信也是颇高。”

“哦?是何人?”

“正是金吾卫的新任命的百户——不戒。”

“薛首辅对此人推崇有佳啊,匈奴和谈一事你也是一力荐之,现在又是如此,朕很好奇,此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你和顾将军两人如此上心。”

“圣上,此人虽年纪轻轻,但是一身实力已臻化境,最难得的是年少有为,行事并不张扬,老持稳重。”

说到不戒,薛首辅的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夸赞的词一个接着一个。

“前些日子,李尚书家幼子的案子,就是他干的,因为这件事,在民间名声不小。”

“心有侠义,不畏强权,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唐渊夸赞了两句,表示了自己的认可,而后话锋一转说道。

“擅自脱离使团,还抗旨拘捕,他就算有十八个头,都不够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