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1 / 2)

京州城近期的防御力量绝对称得上铜墙铁壁无疑,但也因为防守严密的问题,消息的传递完全闭塞,皇家守备军的斥候人员倒是试图向外探查敌情,只不过延伸百里之后仍旧一无所获。

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京州权贵们的头顶久久无法散去,皇帝赵毅恒整日在皇宫里也是坐卧不宁,此时他有些后悔当初派遣唐乙去驰援茂州时带领的人马太过寒酸,如今都已经十多天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其实那个时候,他对唐乙的判断是持赞成意见的,不料经过朝臣们七嘴八舌的搅和,最后变成了只派两万人前去驰援的结果。如今,就算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意料中敌人大军压境的情形根本没有出现,斥候向外延伸的距离原来越远,可预想中的敌人却跟凭空消失了一般。

此时的赵毅恒已经连续多日暂停了朝会,任那些迂腐的文臣们如何着急请示他都不为所动,因为他实在不想听到那些还没有刀兵相见就被大臣们猜测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结果,为此京州已经像缩头乌龟一样,采取了完全自保的防守策略。

可如今呢,不仅预料中的敌人没有出现,就连派出去驰援茂州的唐乙所部也是杳无音讯,赵毅恒心中不禁有些悲观地认为,或许茂申荒三州连同唐乙的两万守备军此时已经遭遇不测,那些富可敌国的财富或许已经被洗劫一空,自己的亲爹太上皇陛下或许已经惨遭毒手。

倘若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他这个大兴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将注定会成为全天下人的笑话。堂堂大兴王朝的皇帝,连自己的亲生父母父母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颜面坐在这龙椅之上。

于是,赵毅恒终于坐不住了,他单独叫来宰相严华进行一番商议后,由严华亲自前往守备军大营宣布圣旨,命令果敢将军孟超亲率十万人马疾行前往茂州探查敌情,倘若中途与敌人遭遇,可就地展开战斗,并及时向京州大本营通报情况。

尽管如此,这件事情也很快传到朝中的臣子们耳中,孟超的队伍还没有出发,一帮文臣连哭带嚎地跑去皇帝的御书房门玉阶前跪地请愿,请求皇帝赵毅恒收回成命,一切以皇上和京州的安危为重。

十万人马,差不多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一旦各路敌军大兵压境,朝廷将会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两难境地。因此他们要规劝赵毅恒不要轻易下此重注,以大兴现有的实力,就算被敌人抢劫一番,来年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赵毅恒在御书房气的直接摔碎了茶碗,这一次他是铁了心要力排众议,因为朝廷一旦继续这般龟缩下去,只会让敌人以为他这个皇帝被吓破了胆子,今后的气焰只会更加的嚣张,侵犯大兴国土的行动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就在皇帝赵毅恒同朝中的一帮迂腐之臣相互的较劲的时候,离开京州尚不足三十里的孟超便遇到了凯旋而归的唐乙所部,双方只是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唐乙就在孟超目瞪口呆的表情下,堂而皇之地指挥士兵们继续前进。

通常外出作战的队伍凯旋而归,领军大将都会提前派出传令兵向朝廷递交战报情况,如果战斗的规模和结果比较喜人的话,朝廷还会根据情况做出迎接队伍凯旋的安排,必要时皇帝都会亲自前往城门口迎接。

不过,唐乙显然并没有那样做,因为这次的胜利跟他和他的驰援军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就是去茂州凑了个热闹,顺便给人家当了几天勤杂工,甚至他们还因此自己的事务而损失了千余人马,又怎么好意思向朝廷请功呢?

事实上,此时唐乙的怀中早已经揣好了一封长长的战报清册,那是他熬了一个晚上奋笔疾书的结果,但却没有一点提到唐乙自己的地方,他甚至担心先把战报送回京州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皇帝陛下的误会,因此他决定亲自向皇上汇报此事。

唐乙简单向孟超通报了战争的结果之后,带着手下径直走向京州的方向,头也不回。尽管孟超自己十分好奇其中的战斗过程,茂申荒防卫军又是通过什么手段将敌人的五路联军,十数万人打的全军覆没。

然而,唐乙似乎不愿多说,他也察觉出其中似乎有什么隐情,本想多问几句,但看到唐乙头也不回的身影,他终究还是忍住了心中的好奇,默默转身抬起手臂向自己的士兵们左右摆了摆手,身后的士兵们依次退向两边。

十万人马,几乎刚刚摆开了队伍,就这样接力着,快速退向两边,直至延伸到京州的城门附近,好似一场特别的欢迎方式。而唐乙则面无表情地带着他的一万余名士兵,快速穿行在列阵士兵的中间。

三十里路程尚不算远,可唐乙一路上的情绪低落而复杂,一边是拥有几十万守备军的京州皇城却畏首畏尾,另一边是人影都没有见过几个三州城防军却悍然全歼了敌人十几万精锐骑兵。二者相比,高下立判。

在京州城门口,宰相严华还望着突然间停止前进并且依次向两边退开的守备军士兵这种诡异的行为而心生疑惑之时,抬头便看见唐乙骑着战马迅速向城门处走来,消失了多日的唐乙再次出现,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