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灾民安置(1 / 2)

又是一年冬腊月,当初带着惶惶不安的心情拖家带口来到茂申荒三州那一批灾民已经悄然融入了这里。

不同于大兴的其他州府,灾民来时衣衫褴褛,灾民走时依旧饥寒交迫,许多人不得不蜷缩于田野、破庙,每日早早去排队打一份残粥用来裹腹,只盼来年春回大地,再举家回到故土重新开始一年的生计。

对于灾民来说,如果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谁愿意拖着一家老小出来讨生活,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受不了冷眼和欺凌就只有饿死的份儿。多少百姓人家为了填饱肚子,沦落到卖儿、卖女、卖妻、卖自己的地步,卖无可卖只好自生自灭。

在此期间,一部分人选择铤而走险,为了一口吃食不惜偷鸡摸狗,甚至杀人放火,他们自以为法不责众,实则因为自己的劣根性,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以致所过之处,当地百姓对于灾民失去了同情,只有深深的厌恶和痛恨。

然而,茂申荒三州从一开始就没有采取闭城拒入、施粥舍饭的救济政策,而是要求所有进城灾民统一到府衙进行身份登记,然后根据灾民的家庭、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基本条件进行初步的筛选,最后进行具体的安置。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一点手忙脚乱,许多灾民不守规矩,擅自跑到城中乞讨,府衙只好组织人手进行清理,并且号召全城百姓进行监督,有茂州新闻报这个宣传神器的存在,城中百姓齐心协力,很快就把灾民乱窜的势头遏制住了。

在这里,不是没有灾民生存的空间,但府衙教会灾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守规矩,如果不守规矩,那就要收到相应的惩戒,轻则驱逐出城,重则下狱留置,胆敢偷鸡摸狗、作奸犯科者则依律判刑。

因为楚良才年初曾经答应过皇帝赵毅恒,要帮朝廷安置大量的移民参与到申州城的建设当中来,只不过他需要的是身强力壮的劳工,来的却是饿到皮包骨的一大批灾民,男女老少不计其数。

好在事先的准备工作已经在年初就开始逐步启动,因此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当时,楚良才身在无忧庄园闭门不出,顾衡、李夏升、刘前等人曾联袂前往烟霞山,向楚良才询问应对之策,因为来的灾民太多,事情处理不好恐怕会影响城建大计。

茂申荒三州自年初起就施行一体联动,共同进退的行政管理政策,因此这三位行政主官找上楚良才也是希望执行统一的应对策略。灾民人数众多,但也不是全无用处,主要还是看如何安置和管理。

楚良才毫不犹豫地选择把这些灾民当做正式的移民来对待。当然,就算是正式的移民,三大州城也也没有土地分给他们,而是提供给给他们一个暂居的住所和赚钱的机会。在这里,幸福生活都凭借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

当然,天灾无情人有情,府衙发动茂申荒各州百姓为前来投奔的灾民捐衣捐物,没想到一下子获得了广大百姓和商户们的积极响应,不少有实力的商户更是直接出钱定制了大批的全新被褥和衣物送到了府衙,表明他们支持府衙安置灾民的行为。

在申州新城,除了安置清江西岸那些渔民所建设的安居社区之外,申州行政中心今年又陆续主持建设了大批的公寓式住宅区域,称之为济民社区,原本就打算廉价租赁给前来申州打工或者创业的外地人,仅象征性地收取一点房租便可以留在申州城找到打工的机会。

鉴于这些灾民全都身无分文,济民社区采取免费安置的政策,能够住进济民社区的人大多男女分开以集体住宿的形式安排,也有部分按照家庭进行安置的,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要有相应的劳动能力,就算是以家庭为单位安置的也要求家庭内至少有一个劳动力。

将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灾民分流安置以后,剩下的老人、小孩以及无劳动能力的人才会进行下一步安置。

当然,已经安置进济民社区的人如果后续找到安排住宿的工作,也可以选择自愿放弃济民社区的房间或床位,毕竟济民社区的免租期只有三个月,三个月以后就要开始按期支付房租的。

如果不愿接受州城府衙的安排,又不打算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生存物资,仅以乞讨者的身份留在城中的,则不被府衙所允许,府衙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出于人道主义向他们按人数提供一份预制包装的餐食之后就会将之遣送出城。

这里的规则很明确,大灾之年哪里都不会豢养闲人,企图不劳而获的人是不被这座州城的百姓所接受和欢迎的。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情况,六十岁以上身边无子女,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可以住进府衙特设的救济署,条件虽然有限,但基本的温饱还是可以保障的。

除此之外,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父母或其他长辈不在身边,或者长辈没有劳动能力的,统一安排进府衙新建的儿童福利院,在这里也可以享有免费的食宿,福利院还允许茂申荒三州的富裕百姓家庭收养这里的孩子,但必须办理正规的收养手续。

总之,茂申荒三州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神奇的操作和安排,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