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抵达安南(2 / 3)

南国都升龙城以东的一处海边荒村之处,修建大明租界。对于大明的要求,黎季柏满口答允。他早已得到了族兄黎季犛的密信,信中嘱咐他便是大明要一些安南的沿海小城,也尽可大度给予。只要让大明的租界处在黎氏的势力范围之下就行。而升龙城以东,正是他黎氏权势所能辐射的范围。而且大明要的还只是一处荒村,有什么不能给的但其实,大明向安南索取的这個地界,乃是一处能够承载千料宝船进出的绝佳港口,在日后,更是会成为安南国内的第三繁荣的城市:海防城。安南设立租界的事,在大明与安南两头皆热,且各怀异心的推动下,进展的极为顺利。而在成功确立了设立租界事宜之后,黎季柏便立刻再度邀请了朱肃。这一次,朱肃十分干脆的答应了黎季柏的邀请,并在上朝时向朱元璋提请了此事。很快,周王殿下将远赴安南传播学问的消息,便传遍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书生们对此的热烈讨论,进一步让黎季柏确认了邀请朱肃的正确。黎季柏先行归国,向黎季犛复命。他在离京之前,再次向朱肃表示了对他前往安南讲学的期待,而朱肃亦是表达了他对安南之行的期待,并表示既然能够前往安南广布新学教化,他必定不遗余力。而后两个月后,朱肃的船队亦从应天府沿江入海,而后一路往安南而去。“殿下,想来那里便是我大明,位于安南的租界了。”宝船之上,三保看了看手中的地图和司南,而后指向远处的那片陆地,对朱肃说到。三保是老朱新赐给朱肃的一位内监,原是大明平定云南之时所俘获的一名俘虏,受宫刑入宫之后,成了宫中的内监。老朱自从得知朱肃是穿越者后,对那些大明后世的“名人”们,就有了极为浓厚的挖掘欲与探究欲。似于谦于少保那种自不必说,对于“郑和下西洋”这种颇为传奇的经历,老朱亦是十分的感兴趣。也因此,他曾在宫里暗暗寻找,是否有这位日后为大明立下赫赫功业的大太监的身影。而这位三保,便是老朱认为可能是“郑和”的人选,因此留在身边使人悉心培养,顺便观测其心。出于对历史上靖难的忌惮,老朱自是不会将这位“郑和”,再次拨划到四子朱棣的手下。但若他真是“郑和”,一直关在宫中,埋没了一身的航海才能,这亦是暴殄天物。恰好,朱肃的那位贴身老内侍祥登年事已高,因而,这次朱肃远赴安南,老朱便将三保这位“郑和”拨划到了朱肃的队伍里,让他作为照顾朱肃饮食起居的内侍,随同朱肃同来安南。“嗯。”朱肃放下手中的望筒,点了点头。三保观测海图极具天赋,他所指的方向,确实是大明的租界无疑,他已经看到了那岸上翻飞着的大明龙旗。显然,是先一步到达这里营建租界的南洋水师,已经将属于大明的旗帜插在了这片本属于安南的国土之上。船队开始向租界前行,眼见那租界越发靠近,果然是许多身穿南洋水师衣袍的兵士,正热火朝天的营建着租界港口。看着高大的宝船舰队靠岸,租界里的明军顿时热闹起来。在此处修建租界码头的,正是朱肃的老伙计李景隆,自从与陈祖义一战后,李景隆便始终活跃于南洋,为大明巡弋着南海海疆。见到朱肃的船队前来,李景隆欣喜的来到了码头处迎接。一番礼节过后,朱肃十分喜悦的攀住了李景隆的胳膊:“九江!经年不见,你可还好”“嗯,倒是晒黑了许多,更具男儿气概了。”“五叔亦是,听闻五叔喜得了贵子小侄没能过府祝贺,五叔还请勿怪!”李景隆对朱肃亦是极为亲近。在海上风吹日晒,这位昔日的纨绔公子,而今已完全是一副标准的将门子弟模样。二人一阵寒暄过后,李景隆说起这处港口道:“水泥筑港快得很,但寻常屋舍,却还需要时间搭盖。听闻五叔欲在这安南国讲学弘法虽然码头已能使用,但屋舍,只怕还需要耗费一些时候。”朱肃点点头表示理解,而后道:“城墙之类设施的搭建,可以延后,先集中精力,建造供人住宿之屋舍。若人手不足,亦可以招揽安南本地百姓。”“此番在安南,暂时是文斗甚于武斗,是以城墙等可先不急于一时。”李景隆眨眨眼,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朱肃正想视察一番周边,却听有人急急前来道:“禀周王殿下,小公爷。”“安南平章黎季犛,携安南百官前来,欲为殿下接风洗尘。”“黎季犛”朱肃与李景隆对视一眼,皆有些讶异于黎季犛消息之灵通。自己才刚刚登岸没几个时辰,黎氏居然就派人来迎了此事却是推拒不得,朱肃与李景隆旋即振奋精神,在租界港外,接见了前来相迎的黎季犛与安南百官。只见那黎季犛身量中等,颌下留一缕长须,倒也有几分翩然之态。其面容慈和,彷如敦厚长者,更兼未语先笑,一派老实人的模样。若不是此人刚刚废了安南陈朝皇帝,且朱肃又从历史上知道了,此人最终会篡夺整个安南国……恐怕还真会被他这副极具欺骗性的外貌给骗了过去。“呵呵呵呵,周王殿下亲自驾临下邦,下邦实在是蓬荜生辉。”黎季犛一见朱肃,便极其谦卑的说道。他甚至带着安南百官们,对朱肃行起了极为标准的跪拜礼:“小臣黎季犛,奉我安南国主之命,特来迎接上国周王殿下。”“不必如此,请起,请起。”朱肃招呼道。心中却莫名觉得有一股寒意。这黎季犛态度越是低微,他越觉得此人不是好相与的货色。凡礼下于人者,必有所求。这黎季犛对我如此热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