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91 习家兄弟(1 / 2)

第96章91.习家兄弟

荆州境内,在关羽北进、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后,各地如樊胄等反抗之士就不在少数。

零陵郡内,亦有两兄弟曾经想要举兵反抗东吴统治,他们是零陵北部都尉习珍和其弟习宏。

两兄弟俱是本地豪强大族出身,也算是本地地头蛇一样的人物。兄长习珍习武,长于战阵之事;弟弟习宏习文为主,颇有谋略,同时手上功夫亦不算太弱。

最初樊胄举兵之时就曾经联系过周边的郡县,本来习珍是想要立刻起兵响应的,但是他弟弟习宏劝阻住了习珍。

“兄长万不可在此时举兵。大王尚未出兵,而东吴新得荆州,必定兵锋正锐,且孙权此刻与曹魏交好,外无烦忧则必除内患。

我等若此时举兵,一来无人整合只能各自为战,难以成事;二来我等仓促之间也难以召集足够兵卒,东吴只需一大将帅一万士卒,我等必被其所破。

我等不若假意臣服东吴,等我川中大军前来收复荆州之时,再与其内外呼应,则我等保全性命同时亦可为大王尽忠。”

本来历史上习珍是没有听从习宏的建议,和樊胄一同起兵,结果被潘濬围困,兵败自刎的。

可是这个时间线上,刘备因为听从了冯习的建议,让马良给荆州很多豪族修书一份,内有安抚之意以及希望其能协助之言。

习珍自然也收到了,因此这些因素影响之下,习珍没有像历史一样,直接起兵,而是决定听从弟弟的意见,先蛰伏起来,和东吴虚与委蛇。

零陵这边,东吴自然也是派了一个新太守前来,而且这个新太守习家两兄弟还认识:

昔日零陵太守刘度之子,刘贤。

当年刘备征讨长沙外荆南三郡,三郡皆望风而降。但刘度与刘贤欲使诈降之计,不想诸葛亮轻松识破了父子俩的计谋,因此那位零陵上将军邢道荣也被赵云一枪刺死。

后来刘度作为零陵太守老死,刘贤没有能够顺利的子承父业,而是被刘备另派他人接任零陵太守之位,刘贤因此怀恨在心,悄然遁走,投靠了东吴。

东吴对于荆州一直是势在必得,有刘贤这等“带路党”投奔,自然是欣然接受,许其以零陵太守之位,让其安稳地方,协助东吴治理。

此次吕蒙白衣渡江,刘贤亦“荣归故里”,如愿以偿地被孙权委派为零陵太守,一时间风光无两。

习珍兄弟俩和刘贤也是熟人,因此看到习珍兄弟二人如此听话,刘贤也是对其颇为信任,无论大小事情都会与两人商议。

毕竟刘贤虽然重归故里,但是苦于手下无能人能为其分忧,恰巧习珍、习宏二人一文一武,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刘贤的左膀右臂。

待到潘濬征讨樊胄之时,也命周围郡县一同出兵,刘贤自然也是趾高气昂地与习家二兄弟一同出兵。

习珍待到前线看到樊胄的大军也是不由得暗中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听从了兄弟之言,没有贸然响应樊胄。

樊胄这哪叫什么大军?他因为联络了武陵蛮,所以军队内汉军与蛮军混杂,混乱无比。打起来甚至樊胄都指挥不动大军,被潘濬的五千精锐只是一次冲杀,就溃不成军了。

习珍轻叹一口气,率军从侧翼攻取,不过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杀了几百头铁的武陵蛮,剩下的汉军和蛮军几乎都跑掉了。

刘贤对于习珍的表现也是万分满意,愈发将其引为心腹。

零陵就这么岁月静好了几个月,刘备亲率大军出川东征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零陵郡。

“习主簿,刘备倾全国之兵而来,我等危如累卵,当如何抵挡?”

刘贤听说了自然是寝食难安,毕竟自己严格来说也是叛将,刘备肯定不会再那么大度地饶过自己了。于是刘贤赶紧召习家兄弟前来商议对策。

“刘太守莫慌,听闻江东宿将韩当韩将军已经亲率大军前往猇亭一带布防,料想吴王必定不会轻易放弃荆州,我等可先召集兵马,日夜操练,坐观猇亭之战结果。”

习宏稍一思索,提出了这个作壁上观的方案。一来,刘备大军此刻还没杀入荆州,此刻举事尚不明智;二来,若是刘备大军败了,自己兄弟二人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习宏斟酌之下,还是决定继续蛰伏,给刘贤的建议也不过是废话罢了。

“好好好,那么操练之事就有劳习将军了。”

偏偏刘贤也不是什么有谋略的主,听到习宏的安慰也是大喜过望,向着习珍布置了操练兵马的任务。

“太守大人且放心,我必定尽心训练。”

习珍话中有话的回答道,不过刘贤以为这只是普通答复之言,也不以为意。

没让三人等待太久,很快江东任命陆逊为新的兵马大都督,前往夷陵前线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接着过了不到一月,夷陵吴军大败,战将几乎全部阵亡,韩当、陆逊皆被生擒的消息就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