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改革,自藩王制始!(1 / 3)

洪武十年,深秋。

今天的太阳比昨日要好得多,没那么毒辣了,所以在秋风之下,整个应天府包括皇宫在内,都有些萧瑟凉意。

坤宁宫。

自从进入了辅导班空间之后,坤宁宫就成了朱家父子每天中午的据点。

就算他们的**在现实世界中消失,有要紧事也能让马皇后处置。虽说后宫不能干政,可朝廷上下谁不知道马皇后的地位和普通后妃不一样?退一万步说,当年朱元璋还在称王的时候,马秀英就已经在替他料理后方事务了,也有决断权力,放在如今依然如此。

要不然,当初朱元璋第一次失踪时,毛骧身为仪鸾司指挥使,怎么会第一反应就是来找皇后娘娘呢?

而在此时此刻的坤宁宫中,在朱元璋、朱标出来之前,马皇后身边只有一个人。

话题中心的朱棣更是有点汗流浃背了。

他大致猜到了,老爹是觉着未来的那个朱高炽着实是个人才,以后哪怕老四没了当皇帝的机会,朱高炽也是个能委以重任的。再加上宋慎在课上说朱高炽很像是个翻版朱标,这就更激起了老爹那残存不多的隔辈亲。

这次终于不用再挨揍了!!!

马皇后也赶紧上前,拉着丈夫问:

“你们果真见着几十年后的老四了?他看着如何,是个好人吗?”

年仅十八岁的朱棣。

在这种情况下,宋慎多讲讲李唐,也是可以理解的。

“坐下喝口茶吧。”

朱棣表情虽然看不出什么,但他两只手握在一起抠,就差把指甲盖抠出血来了,显然心里是十分紧张忐忑的。

“妹子,咱回来啦。”

他甚至没有一个能商量的、自己家的皇帝,刚来的李隆基年纪比他都大就算了,还日日沉湎酒色笙歌,完全没有用。

“寻思寻思,不管是如老四这样有能为的宗室,还是后来那些只晓得填饱肚子的废物,对大明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后来有一次你怕是没瞧见,他在讲台上看底下人讨论的时候,咱凑过去偷偷问了他几句,就想问问关于皇子的安置、关于避免藩王造反,后来取代了咱大明的那个野猪皮是怎么搞的。”

“你呢,你怎么看?”

这下不信也只能信了。

朱元璋诧异但带着赞赏地看了儿子一眼,乐呵道:

“你看出来了?”

朱棣背后传来了声音。

“正如蒙元,虽然他们入主中原后也试图使用过嫡长子继承的办法,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争斗,谁赢了谁就当皇帝,这看着倒有些像是李唐的风格了。”

朱标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论如何,他并不认为一个侄子就能动摇自己的位置。

先前见过了他们凭空消失,这会儿又重新见一次凭空出现的场景,朱棣是彻底服气了——

“他还行吧,皇帝做得马马虎虎,还可以,主要是帮咱骂了李世民几句,没白养活。”

闻言,朱元璋一边拉着朱标坐下,一边含糊道:

首先朱标本身就有能力,在正事上基本没掉过链子,很值得信赖,其次哪怕他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朱元璋顶多也就是跟他吹胡子瞪眼一下,打都舍不得打,因为朱标更重学业而非习武,没有其他儿子那么皮实。

半晌,朱标才道:

“北方那些部落跟咱们中原不同,并不存在立嫡立长的传统,而是强者为尊。”

正此时。

马皇后安抚道:

“标儿你记不记得,先前宋慎虽然没有明确表达过对藩王制的意见,但他看起来是极其不赞同的。”

见父亲颔首,朱标皱着眉头,试图从记忆里翻找出关于女真一族的习惯,但他虽然功课好,却并不十分熟悉这类蛮族。

“父皇这关子卖得连我都好奇了……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比藩王制更好?”

于是他想了想,也拍着朱棣肩膀说:

“他确实天资聪颖,四弟,你日后要好好对他,一碗水得端平,莫要寒了一个好孩子的心。”

朱棣和马皇后齐刷刷地看过去,便见果然是朱元璋和朱标俩人凭空出现于坤宁宫。

因为他自己同为藩王制和削藩的受害者和受益者。

朱标看着父亲的样子也不像是真生气,所以他想了想,问:

“爹,你是不是心里有了点数?”

朱棣:……?

这又是什么跟什么?

现如今徐妙云肚子里那个胎儿,连太医都得仔仔细细把脉好几次才能诊出来喜脉,影子都还没有呢,父皇就已经开始护上了?

道理谁都懂,可是这个节骨眼上,谁能不着急?

更何况,他本来的安排是先去中都凤阳历练几年,而后带着媳妇孩子去北平就藩,可如今就藩的事情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