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儿臣到底错哪儿了?(1 / 3)

朱棣完全不知道父亲到底在发什么火。

自己这才刚回应天府,要说他跟以前一样在宫里乱搞事情吧,不说到底有没有调皮捣蛋,问题他也压根没时间啊!

还有,之前一年在凤阳的时候,真要论起来,老二老三俩哥哥都比自己过分多了吧?

他们这些兄弟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以后要给大哥朱标做左膀右臂的,父母对他们的管教虽然也有,但远不如大哥严格,所以朱棣这种皮猴子倒还好,两个哥哥那可都是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家伙,在凤阳也都懒得出去动手种地练兵,朱棣却自认事情都做了。

他本来就喜欢军伍,要不是非得出去就藩不可,那他宁肯当个大将军。

不管这究竟跟个人喜好有没有关系,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朱棣这一年非但无过反而有功,最起码他是唯一一个老老实实把皇子下放做到点上了的。

自己都这么听话了,老爹发的到底是哪门子疯,刚回家就要开揍?

朱棣迷茫且无助地看向了大哥和母后——

以往,他要是在宫里干了什么会挨揍的事情时,都是大哥母后他们俩给拦着的,否则就照父皇那个揍法,他从小到大怕是屁股就没有长全乎过。

看着四弟茫然无辜的眼神,朱标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难道要跟老四说,是因为你几十年后会造我已经不存在的一个儿子的反,所以老爹他气不过,非得揍你一顿才能心气顺了?

这也太荒谬了!

朱标跟母后对视一眼,两人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顺便马皇后还给大儿子递了个眼神,表示徐妙云此时也在这里,那很多话就更不好说了。

毕竟,尽管儿媳妇被徐达教得很好,嫁进来后一直都很恪守规矩,但始终不是自家生的孩子,回了应天府后她也是要回一趟娘家探亲的,要是在她面前说了什么不能传出去的话,怎么才能封住她的嘴?

退一万步说,就是自家生的孩子,比如朱棣吧,如果朱允炆按照历史轨迹上的一样出生长大,那么日后朱棣就是朱允炆的四叔,亲叔叔都能抢了侄儿的皇位,自家人难道就一定可信?

母子二人思忖间,朱元璋已经有了动作。

朱元璋看向了同样茫然,但比朱棣要稍微镇定些的儿媳妇徐妙云。此时,他倒是没有迁怒的打算,变脸极快,只是对儿媳妇和蔼道:

“妙云啊,这一年来辛苦你了,老四这个逆子向来都不服管教,去凤阳那边没闹出什么动静,恐怕也全靠你替咱规劝他。”

“这样,咱知道你自幼都在应天府长大,虽然你爹还没有回京,不过你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都还在家,要不你这会儿就先回去看看他们,也报个平安,好好叙叙旧,等晚点咱再让老四去接伱,如何?”

徐妙云一时不知道自己是该答应还是不该。

就照自己这位皇帝公公方才的样子,只要她一走,丈夫铁定会挨一顿狠的。可若是不走,这毕竟是陛下亲自开口说的,哪怕是商量的语气,君无戏言,总归也是圣旨,不走就是抗旨不尊,就算陛下不会责怪自己,这锅最后也会背到丈夫或者父亲身上。

见妻子满脸犹豫,朱棣也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于是咬了咬牙,拍着妻子肩膀安慰道:

“你就听父皇的,先回去,等我去接你就是了。”

“没事,放心!”

他都这么说了,徐妙云也只能点头。

她对着殿内众人福身行礼,低声道:

“那,臣妾便先退下了。”

不多时,徐妙云便跟着进来引路的太监离开了坤宁宫。

等她彻底走远。

朱元璋亲自去把所有宫人踹出了大殿,并且将门给关上了。

他站在已经轰然关闭的殿门口,背后有数道阳光从格栅式样的门板上撒进来,照得人看不清他的面容,但莫名地有股子煞气。

朱棣后背起了层白毛汗——

不是,怎么煞气都出来了,我他娘的到底干啥了啊?!

马皇后抢在朱元璋开口之前,提前说道:

“重八,你要是真想打他,那我也不拦着,但你得告诉他到底怎么回事,否则这顿揍他挨了也是白挨。”

“而且孩子都长大了,你要还跟以前一样那么打,别说老四了,我都不答应!”

虽然她最看重的孩子是朱标,大部分心血也倾斜在他身上,但毕竟都是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丈夫要是太过分了也不行,当娘的总会心疼。

朱棣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妻娶了,就差孩子还没生。更何况他压根也不知道为什么挨打,朱元璋如果还是跟从前一样,门一关起来就是抽,那说不定只能越激反骨越是厉害。

见状,朱标也劝:

“爹,就是这道理啊,您看看,那朱祁镇挨了顿打确实是老实了不少,可他真觉得自己有错吗?我看也没有,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