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练得技法护身功,元鲜楼上好友聚(中)(1 / 2)

此时已到已时,正是街上热闹的时候。

方府坐落在阳州城内城东平街内,出了方府数十米转弯就到了热闹的东大街。

一般在内城居住的不是有钱的大商户就是城内的达官贵人,而东大街是一条长达两三千米的商户街,修缮的极为宽阔,足可并行三架马车,以青石铺路。街边都是来自大周国四处来的商户商铺,平日里最是热闹不过。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

这些小贩大多是来自与外城的普通百姓,能来内城做买卖的基本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售卖的吃食玩物都有其独道的地方,不然可入不了那些贵人的眼。

方木与家里其余人不同,打小就喜欢流窜在阳州城的大街小巷之中玩耍,喜好市井中的烟火气。

是以对城中大大小小的街道都了如指掌,就连衙门中巡逻的衙役对于市井中的了解都不如方木。

此时街道上人流不息,正是最为热闹的时候。

方木径直穿过东大街,不时有路过的行人偷偷的看向方木。一些大胆的女子更是毫不掩饰的盯着方木的脸,目不转睛,双眼放光。

“这是哪家的公子,生的好生俊俏。”

“嘘!这位可是方府的小少爷,可不能得罪了!”

“啊!这就是阳州三害之首的方米虫?看着不像啊!”

“小声点儿!你不要命了。”

一些偷偷摸摸的议论声传入方木的耳朵,方木也作不知。直走到街道尽头的一摊贩位前。

“张伯来个炸饼,”

摊贩的主人是一位老者,穿着粗布衣衫,须发皆白,正在一口油锅旁忙碌着。

听到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顿时一乐。

“好嘞,小少爷稍等。”

说罢拿起油勺放入了一团面糊,加入些许盐粒简单的调味后放入了油锅中,一股油炸面香立马并发了出来。

这老者姓张,本是外城的百姓,靠着一手炸面饼的手艺在东大街已经摆了三十年的摊了。

由于食材新鲜,从不偷工减料,用的油也是上好的菜籽油,炸出的面饼酥脆可口,面香扑鼻。在东大街这块儿也是有口皆碑,不时就有路人买上一块尝尝,回头客极多,方木正是其中之一。

一个炸面饼一文钱,由于用材好成本就占了大半,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勉强一家人度日而已。

方木付了钱后拿着炸饼边走边吃,丝毫不顾及形象。

待得炸饼吃完,已经离开了内城的东区。

阳州城内城外城规划都一样,分东南西北四个城区

内城东城区主要是阳州城官员居住的地方,那些个权贵的府邸都在东城区,以东大街分界。

待得到东大街的尽头,出现另外一条交叉路的时候,便是到西城区。

西城区集中了酒楼,药房,铁匠铺,青楼等城内消费场所。被称为阳州城的销金窟!是阳州城最为繁华的地方。

只要你有钱,基本你能想到的享乐都能在西城区找到。

整个阳州中最为富有的商户基本都定居在西城区,商业氛围极为浓厚!

方木此时要去的回春堂也正在西城区,是整个阳州城最大的医馆,分馆遍布整个阳州地界,就连大周国都京城都有分馆开设。

方木一边向回春堂的方向走去一边暗运元神遮掩肉身,本来莹白如玉的皮肤开始变的暗淡下来,与常人无异。行人的目光也渐渐的消失,只当他是一个普通的贵家子弟。

“看来今后出门必须遮掩一二了,不然看的人太多了也是麻烦。”

方木感觉周遭的注目少了许多,顿觉元神玄妙。

“以后去哪里耍元神遮掩倒是方便了许多!看来修行的益处比我想的还要大!”

方木一边琢磨着一边脚步不停,顺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到了一家医馆门前。

医馆正门修建的较为古朴,高有三米,门顶上正中挂异牌匾,黑底金字,正是回春堂三个大字。

这牌匾往日看来只算平常,并无什么奇特之处。

但此时方木元神有成,只见牌匾上三字隐现白光,一股气息随之散发笼罩着整个医馆。显然这牌匾是由一位真正修成元神的上乘修者所书写,以护医馆周全!

“看来这回春堂也不简单啊,也是,能做到阳州第一没有高人在背后撑着可不成!”

此时医馆门口聚拢着不少前来看病就医之人,有身穿锦衣的富贵,也有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但都安安静静地排队等候,与其他地方的喧闹完全不同。

这也是回春堂的规矩,来看病必须遵守规矩。不得打扰医师看病。

往日也有不服气的年轻权贵仗着家室想走后门逼迫回春堂与其方便优先看病,但结果是被家里训斥一顿,老老实实的登门道歉。

后来这规矩就传遍了阳州地界,无人不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