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荀谌秘信(1 / 3)

贾诩带来的这封密信的确是一封密信,乃是荀谌费尽心机送到袁尚手中的密信。

话说当初荀彧作为曹操使臣来到邺城,为了使袁绍尽快出兵牵制徐州吕布兵力,而不惜说出“躺平摆烂”的言辞,说曹操很可能会投降袁术。其意思就是袁绍不发兵帮曹操,曹操就倒向袁术,带着汉献帝投降。这么一来的结果是袁绍集团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虽然袁尚和许攸等谋士,心知肚明这是荀彧的外交话术,曹操断不可能投降的,但是袁尚还是愿意假装“上当”。因为袁尚想通过袁绍生病的这个机会掌控军权!他本身也非常想拿下徐州作为中原战事的跳板和桥头堡。

因此袁尚和众谋士一起装糊涂,就这么忽悠袁绍出了兵,袁绍因为袁熙背叛的事情被气倒生病,后来袁熙“自杀”,袁绍更是卧床不起。袁尚如愿掌握了兵权。同时,他派出自己的心腹谋士荀谌,也正是荀彧的亲弟弟作为使臣跟随荀彧回访许昌曹操。一方面传北方袁氏助战的决心,另一方面把曹操方面实时的消息进行传递,好让袁尚掌握淮南战场的态势。

荀谌到达许昌后,觐见了曹操和汉献帝,也在袁尚的授意下留在许昌,搞外交工作。袁尚一直担心曹操会在消灭袁术后,切断自己濮阳一线的归路和补给线,所以留下荀谌主要提防此事。而曹操此时正是期盼袁尚出兵的,算是联盟的蜜月期,所以也是重赏了荀谌,并委任他为天子客卿。算是在许昌给袁尚开了一个以荀谌为主的“办事处”,算是表面上同袁尚这边“互通有无”。

荀谌擅长外交,而他所在的颍川荀氏集团更是消息网遍布天下,尤其北方和中原地区的舆论和消息,都受这个家族的影响。(东南方向的荆州和江东则受到黄承彦等文士世家集团的影响,西南方向的益州西川则是当地世家大族的影响)

但荀谌实际开展工作时,却发现困难重重。首先,曹氏集团的消息是封闭和保密的,荀谌很难第一时间得到曹操的军事意图和战局策略,尽管荀谌的哥哥是荀彧,但正是荀彧对自己是严加防备,导致荀谌很难及时掌握有效信息。

其次,传递消息的渠道,荀谌需要重新打造,因为袁术攻城许昌,导致消息传递的道路不比非战时,所以荀谌要在紧张的战局中把消息传出更是不易。

于是荀谌也做了决定,非重要信息不给袁尚传递,防止自己的消息渠道暴露在曹操和袁术面前。只有特别重大的消息,荀谌才不惜花费千金动用自己的消息渠道!

所以荀谌到达许昌后,鲜有机会给袁尚送书信,这封密信是荀谌真正意义上给的第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的内容则是价值连城!

荀谌通过在许昌的运营,买通了很多官员,只为得到许昌战局的实际情况还有曹操的军事意图。

小来小去的消息荀谌经过筛选都会按下不动,但这次得到的消息却十分重要。

首先,许昌战局的整体态势:张勋与纪灵合计率领十七万大军围攻许昌,曹操以七万精锐严防死守。双方交战一个月,张勋和纪灵反复攻打许昌城池,但是都损失惨重。许昌城池高大坚固,城墙又高又厚,可以说是天下四大坚城之一。(其它两个一个是冀州的邺城,一个是淮南的寿春,一个是幽州的北平)曹操治军有方,武将个个能打,依托有利的地形和居高临下的城池,张勋围攻一月反倒自己折损很多。曹操在许昌有囤积粮食,粮食够吃个一年两年的,但是袁术的军队却经不起这般的折腾。

因此,伪帝军队在一个月之后逐渐疲软,士气萎靡,加上张勋克扣军饷等贪墨之事,也同大将纪灵有了嫌隙矛盾,产生了将帅不合的情况。

鬼才谋士郭嘉此时给曹操献计,说反攻和翻盘的时机到来了,他制定了一套反击的详细策略,经过曹操智囊团的群策群力,最终确定了反击的时间和攻击战术。

太详细的内容荀谌无法得知,但是大体的行动计划他已经掌握,曹军动手的大致时间,主攻部队,他都有了解。荀谌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消息,而且经过荀谌自己的判断分析,虽然这场反攻的战斗还没有打响,但是荀谌认为曹军必胜,而伪帝必败!

在许昌这段时间,荀谌认识到了曹军之战法严谨和精妙,以及曹操治下的官吏十分能干,武将个个能打。一个月的围城战,许昌丝毫不乱,曹操竟然还给汉献帝正八经的庆祝了生辰,城中有几日竟然还能做到喜气洋洋的气氛,从军队到百姓都是信心满满,士气高涨。

更有甚者,程昱秘密把伪帝军队的死伤者每晚拉进城中,屠宰后割取腿部臀部背部的肉做成肉干,以做军粮。在原史中,陈寿的《三国志》中就有记载程昱“吃人补粮”的行径:曹操行军,粮食不足。当时曹操就问程昱怎么办,程昱很神秘地跟曹操说,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曹操不许过问,也不许为他辩解。而程昱用的便是把敌军的死尸肉割下来“掺入食中”。也正因为有此为人不齿的行为,程昱一生没有做太大的官职。不然以他的资历绝对可以比司马懿和贾诩当的官要大要早。魏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