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评诗(1 / 2)

李存勖可是兴致勃勃,满脸笑容。

“九娘,此番这个新戏,你看了保证喜欢。而且,我已经请动了父王和两位娘亲,父王又传唤了几位重臣,一齐到梨园看戏。哦,四叔和温儿姐姐,也要前来看戏。”

听说这么多人要去看戏,李九娘当然不能落下。

不是为了凑热闹,也不仅仅是喜欢戏曲。

关键是,晋王都去了,自己必须去。

李存勖见李九娘已经准备出发,才想了起来。

“哎呀,都说漏了,今天看戏的,还有好几位客人。司空图和他的学生卢汝弼,韩偓与他表弟韦庄,还有郑綮宰相的侄子郑珪,都来。”

李九娘骤然听说这些名字,不由感到奇怪。

“三郎,怎么他们都到河东了?以前也没听你说起啊?”

李存勖这才发现,最重要的观众差点被自己漏掉了。看来,李九娘对这几位观众可是颇为在意呢。

“九娘知道吗?现在咱们河东,可是天下士人向往的地方啊。个个都说若要兴复大唐,那就只能依靠河东。所以纷纷奔赴河东,指望为大唐复辟效劳。不瞒九娘,连这个戏,都是劳烦了表圣先生他们的大笔啊。”

李九娘对司空图还不是很熟悉。

“表圣先生?”

李存勖连忙介绍。

“哦,司空图,字表圣。韦庄,字端己。”

李九娘点了点头,心中无限感慨,趁势为大唐复辟说两句话。

“三郎你看,他们齐聚河东,足见人心思唐啊。”

李存勖这一次态度很坚定。

“是啊,咱们河东,千万不能冷了天下士人之心,更不能背了民意。一定要兴复大唐,重现开元盛世的荣光。”

李九娘惊喜交集,不由一把抱住了李存勖。

“谢谢三郎!奴代列祖列宗,感谢三郎!”

倒是李存勖有些手足无措了。自己只是说了几句大话,嗯,当然也是实话,居然就让公主投怀送抱了。

不像公主的风格啊。她不是一向高傲的很嘛。

明白了,公主的命门,就俩字:复辟。

使劲搂住公主,趁机亲了公主的香腮。

反正是你主动投怀送抱,咱不亲白不亲,亲了不白亲。

嗯,又嫩又香,还滑溜溜的,软软的。

不妙了,好像有点要失态。

公主帮了他,办法是一把推开了他。

又羞又恼看看李存勖,却不但没有发作,反而脸带晕红,胸口起伏。

倒不是因为自己主动拥抱李存勖,而是因为李存勖终于成了自己心目中的那个驸马了。

不是玩物丧志,也不是好高骛远,而是有家国情怀、有担当的驸马,将来能够复辟大唐的驸马。

自己嫁给他,值得!

虽然被他轻薄,但也不算什么了。

落落大方。

“好啦,亚子别闹了,咱们去看戏吧,顺便也认识一下各方士人。”

李存勖心中暗喜。看起来,今天自己这几句大话,说的相当到位。现在公主对自己的态度,简直是判若两人。

抱着公主,亲吻公主,被说成是“闹”。嗯,“闹着玩”,是吧?

坏坏地想到,今后可以经常和公主闹一闹呢。甚至,逐步闹得更“深入”一点,想必公主也没意见吧?

一路胡思乱想,到了梨园,果然几位重要臣工,还有司空图他们,都已济济一堂。卢汝弼见李存勖到来,居然连忙给他搬来个椅子。

李存勖看看他,这是表圣先生的弟子,嗯,很有眼力见。

卢汝弼见李存勖心情不错,马上呈上一首诗。

“听说李郎君年少之时,便有大作《寒蝉凄切》,轰动京城。前日闻听教诲,果然功底深厚,堪比大家。小可不才,正好昨夜也有所感,就此呈与郎君,专请斧正。”

李存勖大为高兴。

本来有唐一朝,士子为求进身,常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呈交达官贵人,以求成名,是为风气。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是一炮而红。更有像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直接把作诗的目的都写成了题目。

现在自己年方弱冠,居然就可比肩贺知章、顾况、张籍这一班神仙人物,真是没法不飘飘然啊。赶紧展开诗作来看。

嗯,诗名叫《秋夕寓居》,要是改成《观新戏前上李郎君》就好了。

当然,不能这么改。这么改,显得自己忒不要脸了。

“叶满苔阶杵满城,此中多恨恨难平。疏檐看织蟏蛸网,暗隙愁听蟋蟀声。

醉卧欲抛羁客思,梦归偏动故乡情。觉来独步长廊下,半夜西风吹月明。”

读完全诗,当然要点评两句。不过这种忽如其来的送审,却让文学底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