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遗老遗少(1 / 2)

李存勖并不认识什么郑珪,见面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宰相郑綮的侄子。

郑珪向李存勖一番哭诉,仔细讲述了“白马驿之祸”,当然重点描述的是自家叔父,如何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力保清流派大臣的节操。

李存勖听了也是感慨不已。想起当年自己贸然闯入相府,之后也得到郑綮大力相助。特别是听父王说过,郑綮其实已经提出让河东成为大唐复兴基地的建议。可见这个大家都以为只会写歇后诗的郑相,其实是有深远政治眼光的。

可惜被朱晃一家伙给灭了。从精神到**,全都消失在黄河里了。

郑珪下面的话,却让李存勖精神一振。

“我等听说李郎君此番收复潞州,大破朱贼,都是甚为向往,故此不辞跋山涉水,前来河东,就是想规谋复兴大唐之事,不知郎君之意如何?”

李存勖想了一下,忽然微笑问他。

“你等?还有谁啊?”

“还有司空图师徒,韩偓和他表弟,都在客栈里呢。”

李存勖眼睛一亮。

“那不都是大诗人吗?为何蜗居客栈?来来,我们赶紧去迎接两位。”

见李存勖听过司空图和韩偓的大名,郑珪也颇为高兴,就暂时按住复兴大唐的话头,与李存勖一同来到客栈。见到了司空图和他的学生卢汝弼,韩偓和他的表弟韦庄。

当然是李存勖做东,宴请了几位才子。同时心里却在琢磨怎么让这些人为己所用。

很明显,这些人都是大唐的遗老遗少,对大唐忠心不二。

“几位,如今朱贼势大,要想复兴大唐,不知各位有何妙计?”

司空图在几人中年龄最长,当仁不让说道:“我辈就是听说郎君骁勇善战,竟然能够令朱贼吃了大亏,所以心生向往。至于如何复兴大唐,还要听郎君一言而决。”

人家是客人,当然要客气一点。李存勖却毫不含糊,马上侃侃而谈。

因为他不能让这帮人把话题带歪了。

“今日之事,其实秦王李正臣,乃至蜀国王建之辈,都无振兴大唐的真心。至于山南东道的冯行袭,更是早就成了朱贼附庸。荆楚的赵匡凝虽有忠义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几位文人,其实对天下大势,也是一知半解,现在听李郎君说来头头是道,不由连连点头,连喝酒都忘了。

李存勖连忙让大家吃喝着,自己继续发表观点。

“故今日之势,非是李某大言炎炎,若真是想救大唐,还真是只有这河东一地,既有忠臣良将,又有代北铁骑,还有三晋之富源,当然最关键的,是我父王对大唐一片忠心,常常说既然先皇赐姓,那么大唐之事,就是河东家事!”

就算李克用听了也要奇怪:我有过这句话吗?

不过司空图几人听了,倒都是大为感慨。

韩偓连忙说道:“以国事为家事,化国为家,李晋王真乃赤胆忠臣也。”

不需要他们过多点评父王。

“所以,李某不客气地说,欲救大唐,非河东不可。”

郑珪等人连连点头,这早已是大家共识了。

李存勖心中一笑。好,上正菜吧。

“然而河东毕竟是一隅之地,朱贼却有将近五十个州,彼此实力悬殊,故此朱贼能打到太原,河东却打不到汴梁。”

看见大家有些泄气,李存勖马上鼓气。

“所以,只靠河东,还不够。现在,我们就在积极联络南诏。”

几个人闻言都是一愣。韩偓当即摇头。

“南诏乃是大唐历代死敌,焉能助我?”

郑珪也在苦笑。

“就算他肯助我,只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心里却在想着,这李亚子虽骁勇善战,但联络南诏这步棋,却不知歪到哪边去了。

韦庄连忙咽下口里的菜。

“鄙意以为,郎君与其联络世仇南诏,倒不如与王建王光图公携手。坊间传闻,光图公曾经给晋王传书,有共图灭贼兴复之意。所不解者,似乎晋王置之不理。”

也不知道这些坊间传言是怎么传的,当然要说明父王的高风亮节。

“这位先生是?”

李存勖还有些不熟,好几个人呢,一下记不住。

韩偓连忙介绍。

“韩某的表弟,韦庄,表字端己。”

李存勖肃然起敬,连忙仔细打量一下这位花间派的鼻祖。

“哎呀,原来就是端己先生啊,你那《台城》里的‘六朝如梦鸟空啼’一句,迷离空灵,伤感怅惘,尽在其中哟。”

听到晋国郎君吹捧自己的得意之作,韦庄也不由笑了起来。

“哈哈,郎君谬奖,谬奖啦。”

扭过话题。

“然而王光图嘛,占地为王有心,光复大唐无意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