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剑指何方(1 / 2)

面对两难局面,李存勖果断说出自己的主张。

“父王,纲举目张。儿臣倒是觉得,勤王是纲,是根本。如果朱贼被打垮,那么汾州、辽州甚至潞州,自然都能一鼓而平。”

满殿哗然。

众文武都把不可置信的目光投向李存勖:李亚子居然主张直接勤王打朱全忠?这太不可思议了。现在都是人家梁军打到门上,你却说要直取虎穴?

李克用也怀疑地看着儿子:你这话,吹牛吹大啦。

“勖儿此话当真?”

没有人会相信李存勖的观点,李克用却不能斥责儿子好高骛远。儿子将来要继承自己的王位,无论如何,都不能当众斥责他。

必须给将来的晋王留面子。

张承业听了李存勖的话,虽然观点太过于激进,但完全符合公主的意思,也符合自己的愿望。应该让李亚子平安下台。

“大王,老奴觉得,亚子也是一片忠心,急于忠君报国,呵呵,这真是得了大王的真传,不愧将门虎子哟。”

又是一堆恭维。

没法子,宫里头混久了,不论对这人是什么态度,哪怕恨得牙痒痒的,嘴巴上也是抹着蜜的。

但细品张承业的话:夸了李存勖忠心赤胆,也夸了李克用素禀忠义,还特别说了李存勖是“将门虎子”,也就暗示着父死子继,李存勖将来要做新晋王的。

这四个字非常关键。长安宫里来的几个人,今后怎样生存,全靠李亚子。必须尽力放风,说明李亚子是晋王的合法人选。

当然,对李存勖的激进方案,他并不看好,不过说的很委婉:什么“也是”,什么“急于”,完全是帮李亚子脱困。

李存勖只需要尬笑两声,然后谦虚两句,什么“思虑不成熟”之类,就完了。

可是今天的李存勖却像是一根筋,居然毫不领情。

“父王,孩儿并非一时情急才如此说的。”

整个勤政殿,包括侍立一边的李存璋,谁没有听出张公公是在帮李亚子啊?

可是,李亚子居然拒绝了。

好吧,看你怎么自圆其说?

李克宁笑了起来。

“三郎,你真准备领兵直取洛阳?”

语气中都是嘲讽之意,殿内众人也都笑看李存勖如何收场。

作为身经百战的宿将,他当然知晓目前梁军之盛,远非晋军能敌。何况驱兵千里,远赴洛阳,已经师老兵疲,那与送死无异。

如果(指可能性很低的那种如果)李存勖打得实在很出色,那么,大概能带回来十分之一的部众吧。

否则,肯定全军覆没。

李存勖话到嘴边,看看明政殿济济一堂的文臣武将,他又笑了笑说:

“四叔,我没说要直取洛阳啊。”

李克用有些恼火地看看殿内群臣,却又不好责怪众人。毕竟儿子有些不着调,群臣跟着李克宁起哄,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你就直说,你又要打哪里?”

“河中。”

只是两个字,却让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文臣们在等待李存勖进一步讲述战略,武将们却已经开始思索河中这个目标,顿时觉得,李亚子这个计划,还真有不小的胜算。

李嗣源当然力挺李亚子,

“父王,原来三郎要打河中。此计甚好。”

李克用其实心中也在嘉许儿子,现在听见大太保来凑趣,便也含笑问道:

“三郎怎么又‘甚好’了?你且说来。”

李嗣源微笑说道:“如今的河中守将乃是氏叔琮,虽然也是一员宿将,但是寡谋少智,并无帅才。若临阵之时再施妙计,还真有得手的可能。这样的话,朱贼取我汾辽,我取朱贼河中,可谓有来有往啊。”

殿内文武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连李克用也笑了笑。

“邈佶烈,都说你不善于说话,但对于军情分析,你倒是滔滔不绝。”

李存勖连忙插话。

“父王,儿臣是想请李茂贞夹攻河中。”

李克宁马上摇头。

“秦王是个老滑头,要他出兵?勖儿,你未免太天真了。”

李存勖笑笑。

“毕竟官家薨逝,乃是天大的事,他既然是御封的秦王,无论如何,起码也该出兵做个样子,才好面对天下士民。只要他出了兵,至少能牵制氏叔琮一部分兵力。”

李克用缓缓点头。仗打成什么样,先不说。但是未来的晋王怎么打仗,他也很想看看。

“既如此,大郎,命你点兵三万,明日随亚子出征河中!”

大王下令了。

讨论至此结束。

李存勖很满意,这场应付危局的讨论,最后以他的方案通过而结束。那么,自己未来执掌河东,有了一个很不错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