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暗杀(1 / 2)

昭宗没想到,他和子侄们的御前军事会议,马上就被朱全忠完全掌握了。

太监刘季述先来报信,刚走不久,韩建也赶来汇报了麟德殿御前会议的内容。

把两个人的情报综合起来,朱全忠已经有了对策。

夫人去世了也好,所有事,都是自己主张。

他最习惯的主张,就是一个字。

杀。

一了百了。

不怒反笑,一脸阴沉。

“重建殿后四军?哈,亏他们想来。”

韩建连忙说道:“看来官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重建殿后四军,意在大王啊。”

李振见大王的眼光投向他,连忙躬身说道:

“大王逐鹿中原,现在那鹿竟然要反抗?真是好笑。大王,臣之意,擒贼擒王,先把李筠搞掉,不知大王以为如何?”

真是懂得孤的心意啊。

朱全忠笑着点头,满脸鄙夷。

“宗室亲王?不过是一帮膏粱子弟,都不足虑!兴绪此言,恰好打中要害。好,你去通知老氏,准备一队刀斧手,明日他上早朝时,在正阳桥动手。”

一队刀斧手,足有上百人。这是考虑到李筠的武艺高强,所以氏叔琮专门从精兵落雁都中,又挑选出好手,个个都算是“兵王”,由他们蒙面组成了刺杀队。

臣子上朝,是不能携带兵器的。所以李筠遭到袭击时,是赤手空拳。

但李筠是何等人?他习练的,就是近战恶战的功夫,虽然没有武器,但在躲开一阵铺天盖地的箭雨之后,居然毫发无伤。

氏叔琮打算以多打少,这也是梁王的指示。

不惜代价,只要李筠的脑袋。

但这一来更惨。

李筠空手夺白刃,抢来一把大刀,刀光霍霍,如神龙护体,近身者莫不惨叫而死。

氏叔琮大怒,当即下令,正阳桥上的人,不论是谁,一概射死!

李筠正在厮杀,又要躲避箭雨,又要躲避刀剑,无法两全,结果中刀后又中箭,身负重伤倒地。

而围攻他的落雁都好手,在这一阵箭雨中,都已经被射死。

氏叔琮见李筠还没有死,干脆自己上阵,策马冲向已经重伤的李筠。

同朝为臣,李筠当然认得氏叔琮,当即嗔目怒吼。

“原来凶手是你!”

氏叔琮并不答话,挥枪戳向地上的李筠,李筠奋力挥刀挡开枪尖。氏叔琮大怒,策马离开,之后拨转马头,借助战马冲击之势,重新杀向李筠,双手握枪重重杀向李筠。

李筠重伤之余,无法闪避,奋力挥刀格挡,哪里挡得住?这一枪重重插入心窝。

昭宗的安全壁垒,轰然倒塌。

看着死不瞑目的李筠,氏叔琮冷笑一声。

“不错,凶手就是氏叔某!李筠,找阎王告状去吧!”

李筠居然回答了!

“阎王必来捉你,你等着吧!”

氏叔琮又惊又怒,连忙把枪在李筠身上反复捅刺,眼见李筠终于闭上了眼睛,这才重重叹了口气。

“这厮,命如此大!”

此时正阳桥上,尸积满地,算了下来,足足死了二十七人。

氏叔琮暗自心惊。

梁王让我带一队人来杀他,还真是不多啊。

但李筠临死前的诅咒,却让氏叔琮愤怒之余又有些隐忧。

毕竟那时候的人,对阎王的存在,还是坚信不疑的。

等昭宗接到噩耗时,已经是午时了。听到刚刚被任命的殿后四军都统,就这么不明不白死于非命,官家立刻震怒,将京畿都指挥使韩建传来,大发雷霆。

韩建的回答是,李筠死于感情纠纷。

昭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再说一遍?”

韩建跪在地上,头垂的低低的,但声音很清晰:

“禀告官家,臣闻之李都统遇害之后,当即组织长安县尉、京兆府司法参军、左右金吾卫并联合大理寺、御史台,对此案加以详细侦破,方才得知,原来李都统与礼部侍郎陈瑾极的一个侍妾,长期有染。陈侍郎遂买凶杀人。”

昭宗气得喘不过气来。李筠是个什么人,他比谁都清楚,此人虽然好色,但是家中妻妾成群,何必去勾搭别的妇人?

算了,此事无法追究。

不追究也知道凶手是谁。李筠刚刚被任命为殿后四军都统,马上就遭此横祸。现在,昭宗担心的,是几个子侄,还敢不敢继续当殿后四军的都头?

不行,马上启程,移驾河东!

梁王上了一道奏章。

里面说李筠“为身不正,欺男霸女,败坏纲纪,至于勾结匪类,谋逆不成。”

功劳是梁王的。

“幸得羽林大将军氏叔琮,窥破反迹,断然处置,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