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师说几语冬雷震 一念成儒满座惊【一】(1 / 3)

浮生旅记 昨今非 2288 字 16天前

朱逐圣闻言一时语塞,竟是无从反驳,只得向贾好礼投去求助的目光。贾好礼见状沉声道:“韩老此言倒是有些过了,逐圣不过是不了解您两位弟子的家境,一时失言罢了;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夫定会好好教导,敦促他改过便是。”

刘正凛见场面有些凝重赶忙笑道:“贾老言之有理,应是小辈无心之言;韩老也不过是想让他们记住此番教训罢了,断然不会放在心上;两位给我一个薄面,此事就此作罢,咱们这文鉴会还得继续呢。”见贾好礼跟韩继愈不再继续纠缠,赶忙接着道:“不要被这小事扫了兴致,咱们继续。”见状,众人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少顷,一白衣胜雪,肤若凝脂的美少年起身一礼,而后看向张六安跟丁幽兰,拱手道:“陈某不经印证便妄下论断,出言不逊;在此表示歉意,还请两位见谅。”见少年情真意切,张六安自然也不会太过计较,点点头表示没有在意;丁幽兰更是两眼精光毕露,美眸含羞。

少年走到场中,朗声道:“晚辈近日听闻北境跟东海那边传来的消息,番邦之人在我华夏耀武扬威甚是无礼,不禁想到我今日之华夏如何面对番邦来者,于是写下此文;若有疏漏谬误,还请诸位批评指正!”众人闻言皆是饶有兴致地看向少年,不知他会有怎样的见解。

少年正了一下衣冠,朗声道:“今之华夏当挺直脊梁以观世界;当敞开怀抱,以自信平等之心以待番邦之人......”少年字字铿锵不卑不亢,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待少年言罢,现场平静片刻后,掌声四起。

短暂的议论声,夸赞声过后,刘正凛朗声道:“诸位可有不同观点,不妨说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贾好礼闻言抚须笑道:“正清的观点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老夫觉得还稍显稚嫩。我华夏乃礼仪之邦,番邦之人来我华夏是为客;我等自当彰显大国风范,以礼待之,以宽容之心待之。若是抓着一点旧怨不放,倒是显得有些小肚鸡肠,有失文人气度。”

刚刚第一个开口夸赞朱逐圣的老者,开口附和道:“贾老言之有理,但老夫认为还不仅如此。”贾好礼闻言抚须一笑,好奇道:“不知郑老有何高见?”韩继愈见状低声道:“此人乃是纵横家一脉,郑广耀,亦是怀古学院的先生。刚刚那少年名为陈正清,师从杂家,怀古学苑苑首上官弘。”

张六安闻言不禁暗道:“这文鉴会倒算得上是怀古学苑的主场,竟然来了这么多人;但作为一县官学,自然使得读书人趋之若鹜,也没什么好意外。”

郑广耀闻言,正色道:“我华夏虽然发展迅猛,但是比之西方豪强还有不小的差距;此时还应谨慎应对,虚与委蛇,切不可轻易招惹;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得到他们的认可,与之结盟才是大势所趋。待得我华夏真正崛起,自然不会再有人敢小觑我华夏!”言罢,一脸地沾沾自喜。

“两位所言恕韩某不敢苟同!以礼相待的基础是互相尊重,若那番邦来客连对我华夏律法、道德都没有最基本的尊重,吾等又何须以礼相待?若是任其枉为,我华夏法度何存,威严何在?圣人曾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韩继愈傲然而立,又接着道:“郑老的言论更是可笑!人家视你为威胁、仇寇,恨不得将你分而食之;你却还妄想俯首人前,谋求发展。前朝割地赔款谄媚求存,他们可曾放过华夏,可曾给我华夏一条活路?于国而言,尊严只在剑峰之上!若非当年援番卫国一战,败尽诸国联军,何来这几十年的太平?”

贾好礼跟郑广耀见自己的观点被韩继愈当众驳斥,不留一点颜面,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二人相视一眼,而后郑广耀沉声道:“今日若当真与诸国交恶,再起纷争,吾等又该如何应对?难不成韩先生忘记了史书中的血泪与教训了么?”

韩继愈闻言怒道:“莫要把畏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老夫看你是跪得久了,奴才当惯了,忘了该如何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当年华夏初立,贫弱不堪之时尚可战而胜之,今之华夏,又何惧一战!”郑广耀怒急,道:“粗鄙匹夫,不足与谋!”

刘正凛见状赶忙道:“老韩,这话说得有些过了啊!我们不过是鉴赏文章,讨论观点,何至如此!”而后看向郑广耀跟贾好礼,安慰道:“老韩这臭脾气你们还不了解,消消气。”贾好礼摇摇头道:“幸好这老家伙没有进入朝堂,否则我华夏难逃战争荼毒!蛮儒匹夫尔!”

众人见状自是没有再开口,以免遭池鱼之殃。

张六安闻言却是不屑一笑,若非对于华夏近况已经有所了解,他还当真以为这二人是为国为民之辈。这不经意间地举动却是被朱逐圣逮个正着,朱逐圣厉声道:“无礼小儿,竟敢嗤笑先生!”

贾好礼闻言怒道:“到底是乡野村夫,浅见无礼,简直是有辱文鉴盛会!”郑广耀闻言却是阴沉着一张脸看向韩继愈,道:“韩老,您如何驳斥我们郑某都无话可说,毕竟于您而言我们都算是末学晚辈;可您的学生如此作为,是否有失体统,还请给老夫一个说法!”

张六安却是不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