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238,一年到头(1 / 2)

今年最嘚瑟的不是别人,而是雨水同学。

就在今年,汉语拼音终于通过了。

而何雨水因为前两年何雨柱心疼自家妹子,给她提前发明了这个。

也就是说,雨水同学比别人多学两年这个。

现在我们看着汉语拼音好像很简单。但在这个年头,学了几年的直音与反切注音,突然要改成汉语拼音。不习惯是肯定的,学不好也是肯定的。

雨水因为标准的发音,以及熟悉的拼读,一下子成了学校的领读员。每天站在红旗下,领着同学老师们,朗读汉语拼音拼注的某些话语。

老师们自然问过,为什么会懂这个。但雨水多聪明的娃,在四合院别的没学会,装模作样学了个足足的。

她其实也怀疑为啥自家哥哥会这些,但怎么怀疑,也不可能出卖她最爱的哥哥。

为了保护何雨柱,雨水同学就连蛋蛋都没有教。

也幸好,并不是只有何雨水一个人如此聪明。别的地方也有学过一遍,就能熟练应用的孩子。

所以学校里,只是把这个小丫头,当成了对这方面比较敏感的一个孩子。

当然表扬肯定有,小雨水戴着大红花,笑得比花都漂亮。

今年不说那个事情,有很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汽车,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内燃机………

这些的的确确是在老人家的领导下,努力了这么些年,量产引发而产生的质变。

但很少有人记得。

所以这年的上半年,大家都是生活在各种喜悦里。

再加上我们在半岛宣布退兵的事情,证明我们是真真正正的打赢了。

那些英雄们,除了永远不能回来的,其他都是陆陆续续的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轧钢厂,以及其他的各家厂子,都是陆续的接收着那些英雄们。

轧钢厂办了几次欢迎仪式,集中接收了几批英雄们。

各个工作工种的都有,也是很好的融入了大集体当中。

所以,马三的事情,在轧钢厂在四合院真的是小事情。

也就当天打了一架,易中海回来以后,把事情原委跟李云一说,李云也立马爽快的闭了嘴,把对马三媳妇的不满,深深地掩埋在心里。

甚至在第二天时,还特意跟马三媳妇解释了一下。换得马三媳妇的一声冷哼。

待马三媳妇走后,李云才一脸无可奈何的神色对着在场的邻居们说道:“我,唉,都怪我家老易人太好了。帮这个,帮那个,最后人家还不领情。”

有几个还想拍易家马屁的自然说马三家的不是。

只是刘萍一走出来,围着李云的那些邻居立马作鸟兽散。

谁不知道谁啊?再装,在何家的事上也装不过去。

这时候大家都在积极向上呢,谁有心情答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甚至今年街道的八卦组们,就是那些街道大妈们,说的也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

而是谁家谁家谁参加了支持十三陵水库的建设,谁家谁就在电视厂上班,那玩意一个小盒子,竟然跟电影一样里面能放出人来……

还有谁家谁谁谁,刚从半岛回来,分到了某某厂保卫科,现在正找媳妇呢。

如此等等。

没有人关心粮食,就算关心,也是一帮外行人,在给更外行的人解释着怎么才能亩产万斤这种事情。

按理来说,像何雨柱这种原来的好同志,应该也参加那些支援十三陵水库那种事情的。

但今年的何雨柱好像自我封闭一般,除了自家的媳妇跟娃,其他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等到八月,两个孩子都能走路喊“狼(娘)”了,何雨柱从报纸上看到公社的新闻,这才如梦初醒。

好像看到了某件事情的发生,慌慌张张的准备了起来。

准备完自家的,何雨柱又陷入了呆滞。

这种事不是某一刻突然发生,而是在潜移默化间慢慢变难的。

何雨柱埋头当起了鸵鸟,自顾自的过起了自家的小日子。

老四合院里,易中海倒是提出过大家把粮食集中起来,直接大锅饭的事情。可惜现在他既不是大院大爷,名不正言不顺。

再者经过何家的事情,说什么事,别人都得想想里面有没有坑。

关键是这坑还挺明显的,贾家除了贾东旭,别人没定量嘛!

所以,谁肯听易中海的呢?

都没轮到何大清提出来贾家的事情,马三家第一个就站出来表示反对。

马三肯定要反对,虽然因为这些年的怨气,1下子打了易中海的脸。

但这脸可不是那么好打的,现在易中海是没找到机会。如果不趁这段空窗期跟院内其他邻居修复好关系,以后真有点什么事,那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