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新顺元年的除夕(下)(1 / 2)

王三颔首,心下多有思量。

最近的军事计划变动,也是跟武将们研判了局势,天气、以及王三所了解的未来走向,综合判断,趋利避害的结果。

诸将认为现在只要堵住关陇几个缺口,基本上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将山西、河南、湖北这三个地方搞乱,明廷想要攻打秦地,就很困难。

而王三反而可以从这三个方向找缺口将马匹运出去,同时安排一些年轻人出去带兵打游击,将中原大量人口带来西边,直接就能将他们填充到西线、高原去。

如此,接下来数年的精力,就不是直面大明,而是扶持代理人,消耗大明,争取给他们挖掘战争潜力的时间。

现在的大明,可还没崩,王三只是快速攻略了西北几个点,还没办法形成面,更没有形成势,所以“焦土政策”,将中原山西湖北变成一片烂地,只要没了补给,明廷短时间就没办法找自己麻烦。

当然,不可能直接下死手屠城,那就迁徙本地人口,同时完成对青藏高原、关西七卫的重新囊括,为之后二十五年的长期规划做准备。

所以,新顺国将官团们,根本不会拒绝王三的目标——高原、西域的计划提前,因为王三选的进攻路线中,不只有中原路线,还有一条北上走长城斩首北京这一条路线。

但不管如何,中原战场肯定要烂,既然如此,不如多多训练会骑马的士兵,到时候直接快马冲过整个河南,将补给线影响降到最低。

只要畜力足够,运输花销不见得真的多,了不起拉过去直接杀马吃肉就是。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掌握牧源地的范畴内。

王三又开口道:“好,那么孤之后给你选调一个额外多调配一个骑兵团,西域方向的固始汗正在跟罗斯人一起斡旋瓦剌诸部的内乱,听最新送来的消息表示,他快成功了。

不过,他的野心很大,想要借此机会重建瓦剌联盟。

因此他的动作再快,至少需要两三年才会回来。

这个窗口期是我们难得机会,明廷留下的关西七卫遗址,就是你接下来的主要进取目标,无论如何,给我堵住关西七卫,尤其是安定卫,绝对不能让固始汗的兵马进入高原。

高原是我们接下来主要的马匹来源地,也是跟搅动关东风云的各路烽烟交易马匹的财源。

更是我们东方向的接下来的五年战略的一环,而且重要无比,甚至可以说直接干系我新顺国的成败。”

王三语气凝重,把炭原本还有点悲戚感,现在也挺直腰板,语气坚毅:“陛下放心,臣宁死也绝对不会让固始汗东进关西七卫半步!”

“好,有你这话,孤也放心。西边不是东边,你要屠城,要威慑,随你来。”王三颔首,同时点了一句,东面他禁止屠城,但西边就不用管这么多了,西边宗教势力庞大,讲道理很难解决问题,讲物理反而快点。

把炭应声道:“谢陛下提点。”

王三嗯了一声,继续道:“明年一整年的战略,就是甘肃、宁夏、和高原。方才说了,高原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亚于夺下四川和河南。

只要拿下西宁,就能进入青藏高原,进去青藏高原,哪怕只是安多、康巴两个区域,就足以满足我们接下来二十五年的骑兵来源。

也就是说,孤不是全部都要拿下,而是至少保证取下安多跟康巴。

拿下安多,甘肃、西宁二地也就能安稳,拿下康巴,我们就等于多一条路进入四川。”

王三说到这里,种光道看向武将们,似乎想要他们之中有人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或者纠正战略走向。

但并没有人反对。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武将们的利益导向问题。

按照历代利益导向,都是攻打中原是为了获取可耕种的土地和人口。

而新顺国的利益导向,并不是简单的攻城略地。

而是拿一座城市的债券。

要的是一整座城市综合收益的税额债券。

一切,基于本朝对于土地的分配是国有化,集体化,这是国策,也是西北现在唯一能活下去的兜底。

因为,人口多,旱涝多,粮食少,虽然铺开高产耐旱的作物了,可这些终究只能保命,不方便运输,还需要进行深加工。

因此现阶段的农耕收益,短期内其实是下降的。

同时需要兜底,王三推行了农场制度,将大量人口兜进来,更进一步压缩了土地收益。

这就意味着收益必须找另一个方向要。

而进入城市的产业,想要在城市中产生高价值有且只有一个,工商业!

更重要的是,王三之前都告诉他们很清楚了。

接下来北方都要受到小冰期影响,那么中原一线,旱涝往复,想要治理需要花费大力气,种地不见得有收益。

那么,他们去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