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称王准备(中)(2 / 10)

办法发展手工作坊。这些人会不会不答应?

王三可是说的很清楚,这些税,是要一部分充入战争债券分红的。

背后,是军方力量。

也就是说,想要跟对暴力集团抗税,那就得做好脑袋被砍掉的准备。

“大纲暂且如此,之后的细则,你们商议之后,再拿来给我批阅。”王三说罢,又继续写了起来。

贺天岸暂且没有说话,突然又有人问道:“三爷,可这么样处置的话,粮食……恐怕不会够吧。而且时间一长,城镇人口侵占过多土地,耕地岂不是不够用?

到时候没有土地,就不用交丁税,那岂不是说城镇百姓,会大规模的生育?”

“房子、商铺。”王三随意的说,“城市百姓,可以不用缴丁税,但我说过,土地是国有的,只是给了租期。既然你租了土地,建了建筑,总得缴租金吧?

至于粮食,按照大明朝现在的土地数量,种上高产的作物,足够养活四万万人口。

且,有了四万万人口,缅甸,暹罗,安南,甚至南洋各地,哪里去不得了?

那边土地多,雨热充足,好好拾掇开垦,可以供给十万万人口。

更不要说,我们还在驯化农作物,高产叠加好土地,两三百年内,肯定不会出太大问题。

至于两三百年之后……交给子孙去处置,我们暂时管不到这么远的时候。”

王三说完,继续写了起来。

这群人面面相觑,他们是没想到,王三会这么说。

“那……农场呢?”

“农场改乡,国有制,我这里没有世袭罔替的军户,农场未来,是作为城市扩张的底蕴,一旦城市人口过多,农场土地可以转变为城市土地,作为扩张的容积。

而城乡户籍制度是可以相互迁徙的,只需要给一定的租期买断和城市扩建的时候,房子的补贴,每户多给一两套,一套用来自住,一套用来出租,暂时来说,这些都是百姓的资产。”王三头也不抬的说。

这个说话的书生,总算惊愕的坐下来。

原来,王三早就准备好了。

种光道微微颔首,计划来看,是很不错。

“那岂不是说,镇村的相互转换,也可以?”

“可以,只需要有村子能解决手工作坊的扩张,村容积增加,从事手工业人口,达到三千人以上,并且占据本村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村就能申请升格为镇。”

“五千人,三千人口的匠户……”不少人嘀咕了起来,倒是没想到王三会这么多。

“好了,户籍制度暂时就这些。之前我下令设立的乡堡,往后统一改为镇,村子也进行集体化处置,暂且按照老规矩,宗族自决,如果宗族人口不足以压倒其他村落百姓的,则组建村会,分配席位自决,相关制度之后会发,但有一条,不得动用私刑,谁用,没人举报,而被查到,那么全村一起入罪籍,直接拉去填沟壑。”

王三顿了顿,揉了揉眉心:“最后就是城市以县为单位 ,县内手工业人口比例,达到全域六成,并且总人口超过三万,则改为州,也就是说,我这里的州,只是比县高半级的存在。

但州为直隶州,由省直接都辖。

从明年开始,改立陕西省,立陕西巡抚衙门,等打进西安府,陕西巡抚衙门,就落地西安府内。往后,陕西巡抚,直接督管陕西户厅。

然后就是上税制度。

县级财政为二级财政,州级财政为三级财政,府级财政为二级财政。

即,县级上税需要交给府、省。

州级财政,需要交给府、省、朝廷。

府级财政则是交给省、朝廷。

省级财政必须自决,但优先供给给本省境内穷困的县、乡、镇、村,改善本地的驿、渠、荒等基础建设。

现在有战争债券的,则需要调集一部分,优先交给持券者。

整体来说,财税进行分税,地方上每年截流的财税额度,必须在限期内用完,修路、建桥、慈善、开垦、筑坝都可以。

如果没用完,不仅明年额度会降低,而且多余的税必须再统一上税朝廷,由朝廷抽调,转移给其他需要的省府。

也就是说,我会组建专门督税、审计的衙门,直接绕过各省、下到各级,直接审核调查。

最后,村长不入流但如典史位卑权重、镇长乡长八品、知县六品、知州五品、知府四品、巡抚二品。”

王三快速说完:“这些俸禄之后再定,其他佐官,之后再定,暂且沿用明廷的之后我来改。

最后,村长的官位,由本村推举投票,知县监督选任,一届任期三年,每个本村无入罪之人,可连任三届。

三届内,位于本县考核两次上者,可由知府上报朝廷,然后平调升外籍乡镇长官。

并且,不问功名,只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