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萝卜(1 / 2)

范强回到所里后,赵建设已经熟练的找出方便面,开始用小炉子下面了。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赵建设头都没抬:“你赶紧回家去吧,都八点多了,你不用管我,我今儿换换口味,不出去吃了。”

范强没答应,反倒又在简易小厨房里巴拉巴拉,又翻出来半筒挂面。

“赵哥,我媳妇今儿加班,晚上就我自己,我也不回去了,就你的手加点儿面条!刚刚光听老太太胡搅蛮缠了,肚子造反都没感觉。

人已散,我饿的都有点儿腿软。”

赵建设接过半筒挂面,抬头:“都下了?”

本地的一筒挂面是一斤,干面下熟了之后,大概是一比三的样子。

也就是说这半斤干挂面,往锅里一下,不带汤水就七八两。

一般男同志也就是个三四两,顶天半斤的饭量。

赵建设是真吃不准范强现在的饭量。

所以才有此一问。

范强刚刚过手的时候,都已经掂量过的,轻描淡写的点点头:“下了吧,我桌上有发好的蒜苗,我去剪了加个菜码去”。

赵建设看着小锅里正翻滚的水,还有打开的两包面,认命的把脚边的开水壶提起来,又加了半锅水。

煤火炉子上火慢,范强回来的也慢。

等水开了之后,他才滴沥桄榔的抱了一堆东西过来。

赵建设自顾自的下面,没仔细看他都拿了些什么。

面刚滚开的时候,范强已经把自己的小搪瓷盆(小号的专门吃饭的,不是那种脸盆!)伸了过来:“赵哥,先给点儿汤化开调料。”

赵建设一汤勺热水浇上去,只见一小块滑腻的白色猪油,一小撮虾皮,还有绿的蒜苗,黑的酱油,白的盐沫,红的辣椒油,全都被冲到了一起。

喷香喷香的。

赵建设直摇头:“你这东西怪全啊!”

范强拿筷子搅匀后,嗦了下筷头:“还缺点儿醋。”

赵建设笑骂:“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这哪是缺点儿醋,这是不是还缺两块儿肉呢。”

范强一拍脑袋:“哎呀,蒋所那还有半箱火腿肠呢,你不说我都忘了。

等我,我马上过来。”

这回回来的快,面条刚在锅里翻滚的八成熟。

范强把几根胖嘟嘟的火腿肠掰了几段儿扔进去。

自荐道:“哥,我给你调面汤吧,保管比那方便面调料香多了。”

赵建设对着自己的饭盒嘴一努:“料不用放了,你给我也来勺猪油,还有虾皮跟蒜苗。”

说话间,一小盆跟一饭盒面都被盛了出来。

小心翼翼的端到办公室,俩人对着呼噜。

还别说,这加了猪油就是香,趁着吃腻了的方便面都顺滑了不少。

吃完饭之后,范强快手快脚的收拾齐了就告辞回家。

晚饭吃的有点儿晚,赵建设也不着急躺下,没事儿在院子溜达着消消食气,省的吃一肚子睡着了难受。

已经过了大寒了,也就十来天过年。

想着家里的一堆事儿,赵建设就更没睡意了。

别看今天惊讶范强的饭量,可自家前几日来的两个亲戚,各个不遑多让,一筒挂面也就够俩人吃一顿的。

头一次做饭不知道轻重,媳妇想着自家三口加上俩亲戚下一筒面足够吃。

结果人家饿的半下午去厨房找凉馍吃。

香港都快回归了,谁手里没点儿闲钱。

光是吃倒是不怕啥,又不吃什么山珍海味,大不了面条里多切点儿肉丝炝锅,一个个照样吃的不抬头。

主要是这回的亲戚是来看病的,没住上院之前,还在家住了几天。

孩子上高中住校,媳妇工作也忙,自己也不怎么闲,可冲着这位舅爷天天呼哧带喘的,大黄痰随地吐,赵建设硬是求爷爷告奶奶的把人第一时间安排到了医院。

即便是人也安排好了,医院也住上了,又给掏了几百块钱看病号的钱。

就这过年回老家还是会被村里人讲究几句。

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肯定会说都是实在亲戚,没有全程陪着,人家住院让没媳妇送饭了之类的。

反正总之是没当个祖宗供着总是要说点什么出来。

赵建设觉着,好在媳妇家也是村里的,一年也能接待一两波来市里的亲戚。

两相比较,好赖自己家这边的亲戚,借钱的少。

两口子因为这也没少生闲气。

老家没有过年住院的习俗。

不管病重还是病轻,估计过不了几天就该出院回家了。

趁着人走了,没到过年,还是得哄哄媳妇,老生闷气对身体不好。

今年过年赵建设打算不回老家了,过几天给村里打个电话,就说单位加班,给老人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