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图穷(1 / 2)

张大伟使劲儿想了下自己老板这年把的花销。

沉默了。

新开的两家店面是贷款买的,买了辆车自己开着呢,还有这片让人热血沸腾的厂房钱还没付完。

这玖万块钱进账,不知道能不能平账呢。

还得是老板啊,要是换成自己,欠一屁股债,根本睡不着啊。

王建国若无其事的吃着招牌菜高汤萝卜丝。

一边嚼一边感慨,还得是皇帝吃的花花,好好的萝卜,一点儿萝卜味儿都吃不出来。

看张大伟吃饭速度变慢了,筷子虚点他:“你这小子,我都不愁,你愁上了,赶紧吃饭,不看看几点了,再不回家你爸都该打电话了。

对了,回去不能跟你爸说,省的他操心。”

张大伟点点头,埋头苦吃,心想我才不说呢,说多了又该被念叨了。

收到的这笔钱,王建国可没打算像张大伟想的一样,去填饥荒。

而是又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省的万一哪天旧三轮趴窝,四轮的再有事儿调换不开。剩下的钱放账上暂时没动。

还有个想法,王建国没琢磨明白呢,也就没跟人商量。

当时为了接这块地而接收的四个人,到现在还没个正经营生呢。

白白开工资,那是不可能。

政府说是解决工作,不解决工作每月就开个最低工资。

让跟着自己家卤肉店干吧,说实话,这段时间,几个部门都是不怎么想留他们。

有的人是不适合,有的就是纯纯的不想出力。

人懒的时间久了,就不想勤快了。

四个人,两个女的一个男的三十来岁,是磷肥厂的;另外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同志是石化管件厂的。

跟着卤肉店干这几个月,也看出来了,不想出力,又想拿高工资。

这想法很正确,就是哪个老板都不高兴而已。

腾出手来,过了五一节,王建国把四个人叫到了一起。

这回没有叫上老赵经理,老头凡事儿是挺上心,可毕竟上了岁数,当个大杀器预备着,也不能次次都拽着干活。

王建国看着四个有些惶恐的员工。离最近的是磷肥厂的男同志牛大力,家是附近村里的,退伍转业进的厂,也是唯一一个好好干活的。

可惜家住的离哪个卤肉店都不近,天天起早贪黑的挺辛苦。

女同志李晓,家是老城那边村里的,天天不吭声,也不知道琢磨什么东西,属于推一下动一下,酱油瓶子倒跟前都不扶的那种。

还有个李芬,跟李晓一个村,话多,按理来说适合当售货员,可她老喜欢偷摸吃点卤肉卤菜啥的。

这事儿,没办法忍。

剩下的一个男同志叫黄进忠,精瘦精瘦的,一个没装满的七八十斤的卤肉桶搬着都费劲,干点儿活都说腰疼。最喜欢闲着找个地方藏着睡觉,说是养身体。

看着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也挺犯愁,可接都接了,总不能出尔反尔。

正巧这边也算个小工地,墙竖起来后,跟临街的两层小楼一样,对着也盖两层。

中间被两栋楼围起来的院子,停几辆车还是能周转开的。

老赵经理这么一规划,等于把这块厂房掐尖的地方都扣了下来。

后面的厂房也就占了一个好处,那就是离市场近而且地方大,还能自己起几个仓房。

所以最后的价格,也得看从哪方面出发。

不愿意投入的话,老赵经理这么干其实两下便宜。

虽说现在比着前几年施工建材啥的都方便的多,但是一排上下两层八间的小楼,少说也得几个月,于是王建国心里想着是让牛大力跟黄进忠每天就守工地。

等楼房盖好了,再找个营生。

住的地方都是现成的,临街的小二楼,楼梯得进了大门之后从背面开的口。外面就能看见个大门,是上不了二楼的。

只要这两天墙起来了,门口的大铁门一关,轻易不会有人进的来。

换而言之,翻墙进来的也就不是什么好人了。

王建国把四人叫来,其实也没有一上来就安排什么活计。

而是开口问了四人想法:“你们也知道,当初买这块地,条件就是接收你们四个人。

我这人有话直说,今天也就叫大家一起聊聊,这跟着我干也有几个月了,不知道各位还适应不适应?”

牛大力倒是没什么意见,除了早上要骑个把小时的自行车有点费劲,其他倒还好。

李晓跟李芬都满口称赞。

一个月开二三百的工资,都赶上大厂的正式工了。又不用下一线出苦力。

确实没啥不满意的,就连黄进忠,都没啥好挑剔的。

王建国笑笑,娓娓道来。

“今天找大家来,也是有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