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制定了一个非常周密的政变计划(1 / 2)

黎比亚王国,同属北非。

地中海国家,向西与利阿亚毗邻,往东与埃及接壤。

国土面积有176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仅有630万,其中70%是神州后裔,剩下大部分是阿拉伯人。

首都是利伯里。

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还是文化中心。谁控制了利伯里,就等于控制了黎比亚。

黎比亚在2951年宣告独立。

是整个北非最早独立的那批国家之一。

从他们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个拥有国王的国家。

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同,黎比亚是真正的君主独裁制,国王拥有一切权力。

……

黎比亚本应该是一个连法国都在这里榨不出多少油水的贫穷小国,要啥没啥。

然而,上天明显不想让黎比亚继续平凡下去。

黎比亚独立后的第9年,也就是2959年,法国勘探队在黎比亚发现了黑色金子——

石油!

而且,石油储量极其丰富。

经过勘探队的初步估算,黎比亚的石油储量为220亿桶,一年后,这个数据被更正为480亿桶!

法国瞬间癫狂了!

他们以前在黎比亚投资了那么多,直到黎比亚独立都没能收回那些投资的成本。

现在,他们终于可以看到回报了!

……

黎比亚的现任国王是伊德里一世。

为人很是昏聩,他的治国能力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还不如没有!

在发现石油后到现在。

黎比亚的石油,基本都被法国夺了去,仅剩的5%也被伊德里一世全部收归了王室。

他们是一点都没有分给黎比亚的其他人。

甚至包括士绅阶层!

因此,黎比亚全国上下,没有不痛恨法国和伊德里一世的,尤其是痛恨法国,因为法国拿走了95%!

整个黎比亚国内暗流涌动。

随时都有发生军事政变或者内战的可能!

……

北非战略情报局的情报官员口中的奥马尔,是黎比亚军队中的一名低层军官,军衔不过少尉。

但是就像某个最高军衔不过下士的“洗头佬”一样,奥马尔也是有点演讲天赋的。

因此,他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凭借他的口才,成立了一个名为“奥马尔同学会”的组织。

在进入军队后。

奥马尔又凭借自已的口才,成立了一个名为“红色主义军官团”的组织。

随后,奥马尔把这两个组织合并在了一起!

……

奥马尔发动军事政变的这天。

日历上的日期是12月4日,利阿亚发生军事政变的第6天。

奥马尔原本是不打算在12月4日这天发动军事政变的,因为他觉得时机还未成熟,稳一稳可能更好。

“我是一个办事沉稳且追求完美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一次就成功!”

这是奥马尔的原话。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埃及最著名的女歌手,也是奥马尔最喜欢的一个歌手,会在12月4日这天,到班加西开演唱会。

他要去听演唱会,没有时间搞政变。

“同志们,等我们去班加西听完了演唱会,再回来进行军事政变吧!”

对于奥马尔的决定,他手下的官兵们都表示赞同!

因为政变随时都可以搞,但是著名女歌手开的演唱会,却不是经常能听到的。

……

但是现实往往不如人意。

本打算去听演唱会的奥马尔,在得知利阿亚发生军事政变后,他又不打算去听演唱会了。

“利阿亚发生了军事政变,而且这么简单就成功了?那说明这段时间是适合政变的,就在这12月4日政变吧!”

奥马尔双手一拍,做出了决定。

然后,

奥马尔和他手下的官兵,匆匆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政变计划——

在首都利伯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一起发动政变,控制广播电台和军营,然后宣布政变成功。

没错,奥马尔的计划就是这么简单!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计划,却被马奥尔和他麾下的官兵们给执行得面目全非,漏洞百出。

用某只耗子的话来说:“把一个滴水不漏的计划,给执行得跟三峡大坝泄洪一样!”

……

政变前一天,12月3日。

奥马尔本人在班加西,因为他准备在政变结束后,再去听埃及女歌手的演唱会。

“只要我们政变速度足够快,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