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领粮食(1 / 2)

尤其是村口第一间房子,不仅是青砖绿化,最重要的是院墙也是砖砌的而且还加了高。这在这个村子就显得很突兀了。别的房子顶多是红砖,院子也是就是石头堆成的。

季清欢想要是能出来单住也要盖这种的。

这时就听到苏小玉内心:

‘哇塞,这房子就是女主黄一一救了人安置的地方吧?书里可说了,这可是牺牲老红军的房子,儿子也是参军的,国家为了奖励他们家,给妻儿寡母盖的,盖这么高就是怕一些小偷小摸。

可惜后来老母亲去世后,妻儿随了军,后来这家儿子立了功留在了京城b队大院。

女主救了来隔壁县黑市老大。也属于文中的男配,属于想要来这边黑吃黑。结果失败了。受伤了。被女主黄一一捡了回去。因不方便带回家,就把人安置在这,只不过白天不方便过来,每次都晚上来送一些吃食。导致大家都以为这个房子晚上闹鬼。都不敢打这个房子主意。

也是因为这次的相救,隔壁县黑市老大给黄一一很多便利照顾。给黄一一低价拿一些粮食,黄一一拿到这边黑市去卖。可能有女主光环。还很顺利。‘

季清欢听完苏小玉内心的话,看对这房子更加喜欢了。原来已经随军了,那就是无人居住,自己可否给租下来呢?

而且人受伤了不应该送医院吗?不明人士受伤,不应该送警局吗?季清欢突然觉得,下乡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这个点正是各家加工后做饭时间,所以从进村到大队并没有什么人,但也有一些好心的婶子婆子在大队部附近溜达,时不时看一眼,还有几个聚在一评一下这次来的哪个最好看。哪个力气应该比较大?干活是否是把好手。

“有,这次有个女知青好高啊!”

“是呀,还漂亮,那脸蛋都能掐出水来”

“切漂亮有什么用?干几年活还不适和咱们一样,忘了刚来那几个知青,现在不也都皮糙肉厚和咱们差不多。。”

一帮人在那叽叽喳喳

大队长听了一顿头疼

“几点了?不回去做饭在这扯老婆舌!是不是活干得少了?”

见大队长赶人了,各自也都散了。每天够累的。哪有人嫌活少的。

大队长把几人领进大队部。让几人拿出各自的下乡证明,一一核实并收起来了。又拿出之前准备好户籍证明给几人。其实就是一张纸,上面写着姓名,和户籍地址。还有公章。

“这是你们的户籍证明,证明你们已经是我们李家大队的,这的户籍属于农村户籍,不能去非本地以外的地方。要是有事要外出,呼县意外的地方。需要开证明,如果需要在呼县留宿也要开证明。当然得说明情况。不是重要事情是不可以随便开证明的。”

大队长说完又领着几人去了知青点,这时候知青点的人都下工回来了。并且已经在做饭。

知青点一共两间房,四个房间。是那种进屋是厨房,两侧是卧室的那种。吃饭都在厨房。

男知青一间女知青一间。

每个屋子差不多能住五个人。虽然炕长,但是冬天睡人多睡在最远的那个肯定冷。

原本男知青有七人。一屋三个。一屋四个。

女知青五人,一屋三个,一屋两个。

李家大队离县里特别近。地也不如别的大队多。所以基本上很少往这分知青。一般都是主动下乡或者表现好革委会才会往这种比较轻松的地方分。

李家大队虽然地少,但都是平地,所以产的粮食可不少。

知青点,还有一间柴房。

季清欢和苏小玉先把行李找了个角落放着。本也没打算住在这里。所以也没仔细看。

大队长在知青点院里

“大家都过来。”

所有老知青也来到院子里。

“这位是杨建设同志,这位是沈清清同志,是目前知青点里年头最多的。大家有事可以找两位请教。

今天回来的晚,他们把你们晚饭带了出来,一会儿和我回大队部取粮。取完按自己饭量。把口粮还给他们。”

大队长可不敢说让老知青免费请他们吃一顿。都是下地辛辛苦苦赚工分换的粮食。哪有免费给的道理。

之前也有过,新来的知青各种挑三拣四,闹的很是不愉快。这种付出还不捞好的事情。还是不要存在的好。

大队长继续说“这个粮食属于大队姐给你们的。秋收后分粮后会扣除。当然公分不够的可就得自己掏钱补了。”

这意思就是,没有白食让你们吃,想吃饭就得干活,不然就掏钱。

说完就带着新知青走回大队部。

行李都送完了牛车当然也要下班了。

季清欢和苏小玉俩人都悄悄的背上自己箩筐。大家都以为是要用来装粮食的,还觉得这俩人聪明,知道手拿会累。

知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