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先生所言甚是(1 / 2)

大皇子府

“殿下,青州送来的信。”萧翼下朝回了府中,便有人呈上了一封信件。

萧翼伸手接过,一捏,感觉这次的信要比往常的厚上一些了。

他回了书房,打开,里头是二十张面值千两的银票一封书信。

萧翼嘴角勾起,“呵”了一声,对身旁的人说道:“怪不得人人都挤破了脑袋要往上爬呢。这手中有了权势就是不同,你瞧,这不就有人上赶着巴结来了么?”

“是。如今太子已被夺权,放眼这么多的皇子,哪里还有一人能与殿下您抗衡?这些朝臣惯是会看风向的。”那人躬着身子,点头哈腰,一脸谄媚之相。

萧翼得意地笑了笑,将书信取出看了,随即眉头紧紧皱起。

书信中写道:“微臣承蒙殿下不弃,多加关照方才有今日之光景。特献上孝敬银子些许,略表心意,还望殿下笑纳。另有事禀奏殿下,连月来青州灾民四起,有大量外迁之势。微臣已竭力阻止灾民外流,无奈其人数过多,微臣已力不从心。唯恐此些刁民闹至京城,坏殿下好事,微臣已快马加鞭修书于宁州知州,望其务必严守城门,切不可放一人入京。只宁州与京城相距不远,特将此事禀与殿下知晓,还请殿下早做准备,以防万一。”

修书之人正是时任青州知州的方墉,官拜四品。方墉此人,为人贪婪,无甚才能。然,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便是极其善于钻营,与同僚之间的关系甚好。后在祁运作之下经人举荐,得萧翼赏识,抬举做了青州知州。

后每到逢年过节,方墉都会给萧翼送来节礼和孝敬银子。

至于他的银子怎么来的,自然是贪墨朝廷下拨的银子或是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比如此次青州暴雨,萧纳下令拨给青州加固堤坝,安置灾民的银子,大多被其收进了囊中。

当然,这笔银子数量不小,他一个人自然是吞不下的。他在事发之后,将其中六成的银子以各种方式送给了萧翼,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靠山。

萧翼想了想,吩咐道:“请各位先生前往书房,本皇子马上就来。“

……

书房内,六七人分别在两侧的椅子上坐定,窃窃私语地聊着天。

只有严先生一人,闭着眼睛静静地等着,不发一言。

自从季先生离开之后,在这大皇子府中,他已经没有可以交流之人了。

“大皇子殿下到!”随着门外的一声高喝,众人停下了话,站起身来迎候萧翼。

“见过大皇子殿下。”待萧翼走至上首,众人抱拳躬身行礼。

“众位先生不必多礼,请坐。”说着,他双手向两侧张开,手掌朝下微微煽动,示意众人落座。

”谢殿下。“众人在萧翼落座后,才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萧翼看着对这些谋士们礼遇有加,可实际上,他是在他们身上找寻自己的价值。每次,他站在最上方,看着众人站于下首,对他毕恭毕敬的行礼问安,而他则做足了上位者的姿态,这样的场景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

他环顾众人,开口说道:“今日找诸位前来,是有一事要与之商议。方才,本皇子刚刚收到来自青州的密信。里头说道:“青州自水灾以来,灾民四起,已有部分流落至京城附近。虽说眼下情况尚在掌控之中,可若长久下去,终究是个祸患。还请诸位给出个主意,如何解决才好。”

底下的众人先是面面相觑,再是互相间交头接耳起来。

“赵兄,你看这事该如此解决才好啊?”

“依我看,这事儿倒是有些棘手啊……”

看起来倒是认认真真地在商议谋划着,只是半天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来。

萧翼犹如君主一般,端坐于上首,双眼在众人身上巡视,看着他们“头头是道”的商议着,他的感觉好极了。

半晌,他才开口打断了他们,沉声问道:“可有好办法了?”

他觉得,他的威势越来越强盛了。

“启禀殿下”,一人站了出来,说道:“属下以为,灾民所求无非是个温饱而已。不若让青州知府于城中施粥布善,想必灾民们便不会再长途跋涉地外迁了。”

施粥布善,是城中富户在逢年过节时常做的事儿。将家中的余粮拿出一部分,在家门口摆上一个摊子,给城中吃不上饭的穷苦人家一碗热乎乎的米粥,一块干粮,也算是行善积德了。

听上去倒是合情合理,可这却需要大量的银钱来做支撑。若是方墉愿意花一大笔银子来好生安顿灾民,情况哪里会坏到今日这个地步?

这不,就有一人站出来反驳道:“属下以为,此举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今青州灾民不在少数,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将他们喂饱?”

萧翼的谋士也并非都是一条心的,其中明争暗斗的不在少数。毕竟,谁都想在他面前多表现一些,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好处。

“那请问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