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待到红旗满天下,马踏......(2 / 3)

滥杀的。

皇帝与陆远在凉亭里,等候了许久,也不见有太监将陆远口中的车带到跟前。

皇帝有点等不及了,也坐的腚都疼了,站起身来,说道:“走,陪朕去瞧瞧,这帮奴才干啥去了,竟还磨洋工糊弄朕。”

皇帝起身的那一刻,陆远已经站了起来。

身旁的丫鬟,便撩起了布帘子,并为皇帝披上皮毛斗篷。

皇帝搓着手,看着御花园败落的景象,心中有感而发,咏道:“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皇帝顾元璋此时显露出的帝王之气,使得陆远都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这种压力并非有意施展而出,而是皇帝自带的一种气场。

不愧是开局一个碗,创建神凌帝国的皇帝,有着雄霸天下的壮志,龙道气运充沛得很,陆远在其面前都不得不低头。

皇帝转身看向身后的陆远,问道:“朕这随口吟唱的诗如何?可会作诗?”

哎呦呵,这皇帝的文化水平突飞猛进啊,都会随口吟诗了。

陆远听着皇帝的话,心中无奈,咱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与这里的人相比,那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全面。

奈何作诗,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内容之一。

陆远先是夸赞了皇帝的诗,而后表示作诗并非自己强项。

皇帝说道:“无妨,试试。让朕瞧瞧陆大人能不能担得起这四品知府?”

皇帝封陆远为知府,乃是一文职,相当于在陆远的短板上封官。

像什么兵部、工部、太医院里随随便便给陆远谋个官职,陆远都能应付得游刃有余,再不济陆远手中还有《神农》,也会杂交育种嘛。

陆远吞咽着口水,心中想着可真会为难人啊,该说点什么好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锄禾日当出,汗滴禾下土。”

陆远脑海中想到的多是幼儿园里学到的最简单的诗句,都是好诗,与皇帝刚才咏的诗相比,过于缺少气势。

陆远努力回想着,脑海中能想起的也就只有这几句了,不是什么名家大作,却是陆远喜欢的打油诗。

陆远咏道:“富士山下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姬。待到红旗满天下,马踏东京赏樱花。”

皇帝顾元璋听后赞扬了一句:“有魄力!只是这富士山、东京是哪里,朕怎么没听说过?”

陆远说道:“微臣曾读过一本书,书中描述富士山为东海对岸的一座高山,山的东北方向就有一座城,叫做东京。那里的人族具有劣根性、侵略性,常年袭扰周围国家。”

“哦,倒是跟那小倭人国,就是东瀛比较相似,乃帝国的附属小国。朕还知道,那有座红富山,先人曾东渡采药到过那里。”皇帝说道。

皇帝听着陆远的诗,心中不由地高看陆远一眼,年纪轻轻二十岁的小伙儿就想着剑指他国,有此等雄心,要是忠心于朕,值得重用。

这里虽不是现代,穿越来的陆远,如果给他一次机会,指定乐意报前世的国仇家恨。

大明王朝叫神凌帝国,皇帝姓顾不姓朱,富士山叫做红富山。

处处不像明朝,却处处又像明朝。

陆远跟在皇帝后面溜达着,一路走到皇都前面的大广场,此大广场并不是前几日的校场。

“瞧,那帮奴才在那里!”皇帝右手架在额头处,向着远处望着。

陆远顺着皇帝望着的方向,有一帮太监,用七八根粗木头架着陆远开来的小车。

这帮太监不会开车,为什么不推着走呢,原来是陆远拉上手刹了,根本推不动。

这帮太监只能寻来粗木头,一点一点挪着。

“年纪大了,开始老花眼了,瞧不真切。走!扶朕过去瞧瞧,这帮奴才在干什么!”皇帝顾元璋头一遭拉着陆远的手腕,像是一个长辈牵着孩子的手。

陆远看着自己右手腕被皇帝拉着,有点不知所措,这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嘛?

二人身后的几名丫鬟,相互看了一眼,而后低头小步跟着。

皇帝走到那帮太监跟前,才将陆远的手松开,呵斥道:“你们在干什么!怎么这么慢啊!”

数名太监擦拭着额头的汗珠,面露疲惫和委屈之色。

负责指挥的大太监走到皇帝跟前,说道:“回皇上,陆大人所说的车,实在是笨重了些,根本挪不动。”

这大太监做为皇帝贴身太监,侍奉多年了,也就他敢上前跟皇帝汇报具体情况了。

皇帝听后,看着陆远问道:“你就是开这个玩意儿来的,比骑马都快?”

陆远立于一侧,弯腰拱手说道:“是的,皇上,这车需要灵石提供能源,可驱动四个轮子,平坦的官道上,的确比马儿跑得快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