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乱世良善群贼心(1 / 2)

天下何处不是黄巾起,黄巾中有一军来犯幽州,幽州太守刘焉自知兵寡不可敌,前日又有皇命下许,故而听从校尉邹靖之言,直接发榜招募义兵,保幽州,平黄巾。

榜文下放至涿县,刘关张三人便顺势而起,拉起自己的队伍,便前去邹靖处报备,共御黄巾。

数日之后,斥候来报,黄巾贼将程志远统兵五万来袭。刘焉问叛军军备如何,斥候言道:皆是瘦骨嶙峋之人,能战者不足千人。故而刘焉便令邹靖带刘备率兵五百前去破敌,刘备欣然同意,两军遭遇于大兴山下。

初一相对,反贼与官兵势不两立,刘备大斥:尔等坚子,皆是反国叛臣,执迷不悟,不知早降,致使天下分崩离析。程志远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不敌张飞,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便被张飞手中的丈八蛇矛刺穿了心窝,翻身落马。

肉眼可见的实力差距,但真认为自己有神明护佑的程志远却毫无判断能力,拍马舞刀,直取张飞,关羽见此,毫不含糊,纵马飞跃,直奔程志远,一把青龙偃月刀,虎虎生威,手起刀落处,即便不是被来了个措手不及,程志远也难逃被斩两段的命运。

两军对峙,将帅固然重要,但兵士上的谁众谁寡将更能影响胜负的走向,但很明显,黄巾军压根就不懂,五万对五百,交战于野外,但不到一刻钟,却全线溃败,倒戈而走,来时气势汹汹,去时如鸟兽散。

大胜而归,刘焉自是欣喜不已,亲自出城相迎,犒劳军士。次日,青州太守龚景求援,刘焉犯难,不知可从何处遣兵相助,刘备自荐:吾愿前往解青州之围。刘焉许之,令邹靖领五千兵马和刘关张三人一同去往青州作战。

黄巾乱,天下再无安定处,是因私利所使,还是为求公道也罢,日子过不下去的人裹黄巾而动,野心勃勃的人斩黄巾以立军功。但这对秦逍而言,没啥影响,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不管是遇上了黄巾军,还是官兵义士,只要井水不犯河水,双方皆可相安无事,但若是对方不识抬举,则是对方遭殃,自己全身而退。

秦逍虽会感叹世道艰辛,生活不易,但也仅此而已,人贵有自知之明,他可不会认为自己有着远超世人的治国方针,所谓政治,所谓军事,并不是你想怎么发展就能如何发展起来的,天时、地利与人和,那都时刻在变化着的。不自量力,自以为天下皆在吾掌中,结果就是好心办坏事,天下之势更是一团乱麻,该苦的还是在苦,坐享其成者依旧未变,亦或是仅仅只是换了另一批人。

中山郡境内的一条官道旁,只讲究个随性自由的秦逍表示自己累了,故而来到一大树底下,倚靠树干席地而坐,小睡一觉,至于自己前边的那个破碗,他懒得动。

过了数会,一辆马车驶来,车上坐着是甄家大小姐甄姜,她此行的目的是前往自家一处庄园查货看账,发放工钱。

驱车管事知自家小姐心善,又见秦逍好似一江湖侠士,大抵是个好人,且应该颇有几分本事,现在应该是落难之时,故而停车问道:“小姐,路旁有一落迫公子,我们要不要去结一善缘?”

肤如凝脂貌倾城,窈窕身姿脸清秀的甄姜掀开帘子,探出头来望去,不解的说道:“李伯,这位面前虽有一破碗,但看其睡相香甜,不像是在乞讨,倒像是在休息。”

管事李伯道:“这正常人谁会在自己面前摆一破碗,特别是这种行走江湖,游学四方的人杰。若我猜着没错,如今这位公子的游学之地应是被黄巾洗劫了,故而连个回家的路费都没了,但此人又比其他士子更讲究面子,所以就来此路边。这一来则是人烟较少,不怕被其他士子看见。这二来吗则是走官道的多是奔波在外的商人,家有余财的世族,若是巧遇了熟人善人,他的困境便能自解。”

甄姜听之觉得有几分道理,故而便下车,走到秦逍面前,本想把他叫醒,问问他是哪家公子,如今是遭了何难。但转念一想,这位公子本就好面子,说不定人家现在就是在装睡,自己这一叫岂不让人难堪,于是拿出些银两放在秦逍面前后,便回到车上,继续上路。

甄姜的到来,因为没啥危险的预警,所以秦逍是真的在睡觉,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大美人来到了他的面前,把他当成了乞讨者,而且还给了他许银子。故而当他醒来时,他看着眼前的破碗,以及那些银两,哭笑不得,尔后叹道:“真没想到,如今这世道竟然还有好人,若是可以,我还真想去创造个人人都幸福的世界。”

甄家作为一个富商世家,曾经是如何这不可知,但在张氏的掌权下,甄家一直都是规规矩矩,从不弄权舞弊的,故而在百姓心中,家仆眼中,甄家一直都是名望极高,极其可信任的,甄家人出行一般都不用太担心遇上土匪山贼,自家庄园更不怕有那些脸上惶恐,心多怨言之辈。

来到庄园,看过帐目,把工钱发过之后,在一众雇工雇农的殷勤招待下,甄姜便与一众人等吃上一顿宴席,然酒席刚到一半,一位老农便跑进来说道:“小姐,不好了,有一伙黄巾叛军正往我们这边庄园袭来,你快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