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探寻(1 / 2)

“栀山之巅有异族,幼为虫身,通体剔透,泛荧光,成年化人形,展翼飞翔。有巫医云:得其丹者,虽死可生。一后生寻遍栀山终不得,癫,后世无人问津。”

年方十四五岁的清逸少年合上《异物志》 沉思,《异物志》所记载事物虽怪诞,其中大致倒也有真迹可考,就不知这寥寥数字的记载是否属实?

少年望着整夜不知疲倦的蛾子和其他小飞虫撞向琉璃灯罩,灯盏下尸横遍地,却仍在前赴后继。一阵鸡鸣打断怔怔发呆的少年,他起身推开窗,天色已灰蒙蒙,不知不觉又看到通宵。

虽是熬了一个通宵却异常精神,只是眼睛有些不适,少年决定带上初一出去遛遛。

八岁时,因贪玩未能背诵母亲定下的文章,被狠狠打了一顿还关进杂物房一整夜。初时他以为母亲会心软,只是关个把时辰,他一直在等待,竖起耳朵听外面的声音,听到脚步声便会趴在门上努力从门缝中往外看,希望可以看见有人来放他出去。

可天色越来越暗,他的希望也黯淡下去。那夜他又饿又委屈,还一直被蚊虫叮咬,半醒半睡挨到天亮。最终放他出去的也不是母亲,而是家里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位长工。那日,他不知哪来的勇气,跟母亲赌气离家出走,他没有往集市上去,而是往山上走。

凭着胸中委屈劲儿一股脑爬到大山深处,当耳边的声音由鸡鸣狗吠变成虫鸣鸟啼,那股子委屈劲儿用尽了,疲累地瘫软在地上,这下子他突然害怕起来,万一树中所载猛兽出没,他可就成了它们的盘中餐口中食。

他竟然无比想念母亲做的豆腐丸子,昔日那豆腐丸子是他最不喜欢的食物,如今却异常想念。也想念起昨夜关他的杂物房,起码那是个可以抵御危险的居所。他得赶快回家,饿到颤抖的小手扶着身旁树木站起来,蹒跚着往回走,走到岔路口的时候他忘了来时走的是哪条,怎么回忆也想不起来。其中一条两边是约莫两成年人高的藤蔓荆棘,彼此紧紧交缠着,日光都被它们遮挡住,故而下面的小路长不出任何杂草,看上去很顺畅却也透着阴森恐怖之感。

另一条路两边是低矮乔木,乔木下是各色野花野草,路面平整并有稀疏阳光倾泻而下。他没多想就朝小花路上走去,饿得晕乎乎,不知道走了多久,一缕清香扑鼻而来,那不是花香,嘴里渗出的液体告诉他,那是桃子的味道。没走几步,他果然看到一大片桃树,果子结得不多,但足够他果腹。

吃饱肚子后脑袋灵光起来,也没有刚才那么害怕了。往日未曾在意的事情突然就浮现出来,他似乎听长工们提起过西街的王家在东郊山上种着一片桃,不久前还摘去卖。思及此,他欢喜起来,想来这便是西街王家的桃林,既然这里是东郊,那他往西走就可以回家了,方才那条荆棘之路才是归路。

从未踏进山里,原来山里还挺有趣,有许多未知可以探索,那是与书中看到完全不同的感受,他有些流连,只是时近晌午,他该回家了。

如今年纪大了些,书也读得更多,对大山的探索也不满足于村民时常活动那些范围,他每次都带上镰刀,披荆斩棘去往更神秘的未知。

早已摸熟的山路上,大黄狗初一在前面东闻闻西掏掏,少年在后面慢慢悠悠的走着,回想起几年前前初次进山,他自嘲地笑笑,只怪那时还小,不知道这附近山上都是镇上村民的土地,时常有人往来耕作,大路小路都被走得很光滑。

记得上次他在森林深处发现一个山洞,因为那时天色已晚他还未来得及进去探索一番。回去后,那个山洞一直萦绕在心中,不一探究竟终是不甘心。

此时时值盛夏,山上丛林密集,若不是那天大黄狗刨开洞门口的落叶,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现杂木丛生的荆棘中隐藏着一个山洞。镰刀咔嚓咔嚓一顿乱砍,勉强可以进去,山洞外观看起来像一座石山,粗大的藤蔓横竖不规则地蜿蜒在石山身上,缝隙处被蕨类和地衣植物盘踞,自然断落的干枯枝条悬挂在藤蔓上。

而掉落在低矮灌木冠上,内芯早已腐烂不堪的大段枯树枝外形完好如初,像是从未经历大型动物拖拽,亦未经历小型动物栖息,连堆满洞口的腐叶也不曾有踩踏痕迹,仍是上次初一刨过的模样。

清理一番后,完整的洞口显现出来,洞口不高不大,五六岁孩童可直立行走进入,他这么大的少年人也只能佝偻着身体或者跪爬进入。一直跑在前面的初一此时却在后面,似乎不敢再上前,少年笑笑,点上准备好的火把,佝偻着身体迅速进入,边叫“初一,跟上”。大黄狗汪汪汪汪汪叫了几声也跟上主人的步伐。

佝偻着身体走了没多久,少年就发现身体可以站直立行走,再往前,空间更宽阔甚至堪比房屋,透过火把的光亮,洞里地上矗立着大大小小的石柱,洞顶和洞壁布满晶莹剔透如玉石珠宝一般的钟乳石,煞是好看,少年曾在书上看到过“有石笋焉,生于溶洞,水滴万年得三尺”,惊叹于石笋的形成时长,和他比肩的大石柱得有多少年的生长过程。

有水滴落的声音,不同的声音,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