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我的童年(1 / 2)

战卒 霄边的似水年华 1453 字 1个月前

嗨,你们好,我的朋友!

我是以东周为框架下小诸侯国的一个平民。我的国家很平凡,它叫“随国”,也不知道为什么叫“随国”,估计当时周王朝分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取名字,那就随便吧,叫“随国”算了。后来我们国家领导者姓“曾”的多,忽然叫唤着改国名为“曾”国。其实旁边有一个国家就叫“曾”国,也不知领导官家是如何想的,再后来他们折腾出来叫“憎国”或“鄫国”。弄出些闹剧,我们外姓人不同意,凭什么叫“曾国”呀!你们要把它变成曾家族的国家我们不干,你们就叫你们的“曾国”,我们叫我们的“随国”。

我们国家真是热闹得很,以前为灭商朝时去了很多人,商朝打下来以后变成周朝,当时先辈领导者把去的人们只要有点功劳或苦劳都分封给土地变成诸侯,一共分了400多个诸侯国和800多个诸侯附庸国。

我们这个小诸侯国挤在那么多国家中间很是难受,受气得要命,任何行动小心翼翼,否则一不小心就冒犯邻居国家。反正日子过得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而且三天两头有人骂,莫名其妙就有人拉帮结派过来打架。他们总想把我们这个可怜的小国家灭掉。作为这么平凡的小国,我们也只能提心吊胆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不能有半点马虎,因为一出错,那就是生死之事。

可该发生的事情还是避免不了,我们框架大国“周朝廷”不行了,镇压不住,这片大地众多诸侯国开始躁动起来,各自长出野心,然后付出行动,整个大片区群魔乱舞,乌烟瘴气。使得太平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直到变得遥遥无期,前路一片茫茫。。。。

我们这个大框架国家出了很多名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化和感化在这片大地上还在喘气,还在折腾的人们。可,一点作用都没有,还是各种折腾,算计着!

是啊,这么多小国家混乱在一起,太乱了,都想挣扎着把头伸出漩涡平面之上,好让快要窒息的自己呼吸到空气,要求不高,只要能呼吸畅通就行,哪有这么容易,谁只要脖子伸长一点就被周围的人相互死死拽着往下沉,一直下沉到失去生命。。。

我叫廖一平,好平凡的名字,我爹娘生下我时希望我一生都平平安安。

我的家在随国一个小镇上,叫兴龙镇,对于这个小镇的名字,我也是迷糊得很,为什么会取这样的名字,我时常分不清到底叫兴龙镇还是龙兴镇,好像都一样,又好像有些区别。

我家所在的小镇上万人口,算得上热闹那种。镇子坐落在西部山脚下,西边跟南边是绵绵延伸的群山,另外两边就是比较开阔的平原,一直广阔到很远。不管是一直延伸的高山还是开阔到很远的田野平地,我都没去过,因为我还很小。

我还在镇子学堂上学,一个周朝廷隐蔽下来的先生在教我们读书写字,认知礼义廉耻。

我们读书学堂是私有的,师者本来应该称夫子,但师者不让我们这么叫,他说自己没有教学资格,只是有些学识,年长些,让我们叫他先生。

先生以前在周朝堂任职,由于朝堂动荡不堪,被折腾得身心疲惫,干脆辞掉职务隐退到我们这个镇子上。退下来才发现自己满肚子学问知识没有地方可用,自己什么也不会,最终办了个学堂,自己出钱搭建房子教书育人。

先生的学堂收费有些贵,一般家庭根本承担不起,就像我家,给我交一年学费要爹娘辛苦大半年。爹娘吃尽不识字的苦,一辈子除了会写自己名字,其他的字一个不识,所有信息都是听别人说得来,他们认为更多信息都藏在不认识的字里面,所以拼尽全力让我去学识字,学礼节。

我们国家只有诸侯管理层的孩子才有机会学习识字,一般平民基本大字不识一个,都是种地的好好种地,做买卖的好好做买卖,上税就老老实实给国家上税,上的税至少是一年收成三分之一,要是哪年天灾或是不努力,交完税家庭就算空了,没有余粮饿肚子便正式开始。

所以,我上学这个学堂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除了那些统治者贵族学堂,这个学堂在我认知里是唯一一个向平民开放的。相比那些贵族学堂,我们这里显得简陋许多,但在平民认知里,这儿可是特别奢华,高攀不起。

我们学堂每五年招一次学生,就是招一批来学五年毕业护送出去,再新招一批进来,主要是人手不够,整个学堂就先生一人执教。我们这批学生有十二人,这也不得了,说明我们这个镇有些人家能存余些钱让子女接受学识教育。

我们先生是一个将近五十岁的人,有些消瘦,下巴留着一撮稀疏的胡须,身子显高,有些佝偻,总是穿着黑色大袖口长袍,满肚子装着我们不认识的学问,看着就像文人墨客。

才入学第一天,先生就认真教我们如何行礼,双手自然下垂至小肚子处,手指并拢向手掌向内轻贴身体,右手掌在里,左手掌盖住右手掌,然后身体向前倾一下。先生说,在这个野蛮时代,学礼最为重要,它是隔开野蛮跟文明的界限,学会礼节在以后生活中会无形之中获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