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共同话题(1 / 2)

滕幼凝吃饱喝足后,便起了兴致,和慕序闲聊起来。

“阿序,你为什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她对俄国这位伟大的小说家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位癫痫症患者,在报纸上连载《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小说时,身体已经严重透支,虚弱无比,一次发病甚至让他几个月都无法写作。

他以顽强的意志力在两年之后完成这部惊天巨着,而后在写这本书的续作时,因为试图搬动柜子去取滚到底下的笔筒,导致血管破裂而亡。

慕序看到她手边的书,了然地笑了笑,“阿舒只凭我带了这本书就猜到了我喜欢他?”

滕幼凝摇摇头,“当然不了,当时加你微信时就看到了你的头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俄文名字对吧。”

慕序眼里有一丝讶异,问她:“你还认识俄语?”

“其实只是知道一点,我上大学时有一个室友,她那边高考是考俄语的,当时很感兴趣,便跟着她学了点,只是懂个皮毛罢了。”滕幼凝谦虚道。

“那阿舒也很厉害了,”慕序宠溺地看着她,“其实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基督徒,但他却暴露在了苦难和谋杀中。他的父亲是个酒鬼,后来因不人道的待遇被农奴杀害。”

“ 年,他加入了一个讨论批评沙皇俄国的文学团体,三年后就因“散发了一封充满对东正教的无礼言论的私人信件”而被捕,然后被判处死刑。”

“戏剧化的是,就在行刑的最后一刻,一辆马车突然冲进广场,一名军官宣布,对他们所有人的死刑判决取消了,改为刑事拘留。”

“于是, 陀思妥耶夫斯基又在西伯利亚集中营度过了四年,随后在流放期间服了六年义务兵役。在此期间他的手脚一直是被铐着的,直到获释,唯一被允许阅读的只是一本《新约圣经》。”

“原来他的经历这么坎坷。”滕幼凝感叹道,也明白了他人生中悲凉的底色是从哪里来的。

“正是这段监狱和兵役生活,才让曾为贵族的他,真正接触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吧,也给他的写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

慕序赞赏地点了点头,“我觉得他是真正看透人性的人。”

“是啊,鲁迅也说他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滕幼凝也深以为然。

“其实我更喜欢他的《罪与罚》,但是《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的绝笔。”

“巧了,我也更喜欢《罪与罚》。”滕幼凝惊喜地说道。

慕序与她越聊起来越兴趣盎然,他觉得阿舒简直是他的知己,更是他的灵魂伴侣,两人有着相似的阅读口味,他与她一起讨论文学、哲学……

两人甚至错过了中饭的时间,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话题,彼此相互吸引,了解也越来越多。

下午时分,慕序的手机突然响起,是镇派出所的警察,说正在民宿楼下。

两人一起下去,还是那天给他们做笔录的年轻警察,他递给慕序一个透明内封袋,里面装着一个腕表。

“慕先生,你看一下这是不是你的东西?”

等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这才解释道:“派出所十分重视这起案件,因为案发地没有监控,但是作案手法很像我们之前打过交道的惯犯,所以今天上午直接出警找到了嫌犯的家。”

慕序淡淡嗯了一声。

年轻警察继续说道:“人目前还没抓到,但是我的几个同事专门留心搜查了嫌犯家的院子,这是我们在院墙上的一块空心砖内找到的。”

慕序把表递给滕幼凝,和警察握手致谢。

不知怎的,她觉得慕序应该是不会再戴这块表了,跟他相处这么久,早就看出来了他有洁癖,而且她也看到刚才他从警察手里接过手表时一闪而过的嫌弃。

上到三楼以后,滕幼凝想回自己的房间,没想到慕序亦步亦趋地跟着她,似乎是不死心想把她再拐回去。

“阿舒,今晚我还不能洗澡,你帮帮我吧。”

她本有些羞赧,不想同意,毕竟慕序打的什么算盘她也知道,帮他擦完以后肯定又给她拐到床上去了。

但他像大狗狗似地抱着她又亲又咬,最后滕幼凝实在拗不过,只得答应他。

慕序得逞后,漾开一个灿烂的笑,滕幼凝无端被这抹笑容晃了神,便由他牵着她回到他的房间。

慕序待在浴室里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其实他压根不需要她的帮忙,或者不舍得劳烦她帮他擦身体,只是纯粹想让她一直待在这里罢了。

她颇有兴致地站在落地窗边欣赏着外面的雨帘,楼下民宿后院里的地砖湿漉漉的,细密缠绵的雨丝浇打着植物,更显得碧绿清幽。

假山流水潺潺,锦鲤鱼尾舒张,池水漾漾,芭蕉叶上也沾满了细密圆滚的露珠,雨打芭蕉,激起水面一圈圈涟漪。

草木葱茏间新开的鲜花也俏首展露,盛放得亭亭雅致,与她房间的窗外是不一样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