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为何迁都(1 / 2)

移花堂坐落在半山之上,四周环绕着苍翠的古树和缤纷的花丛,堂前有一片宽阔的平台,可以俯瞰山下的金陵城,视野极佳。堂内陈设古朴典雅,一股书香气息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这是郁老特意为树老会成员设置的相聚议事之地。寻常人等,根本无缘得见其真容。而此刻,随着迁都这一重磅消息的传来,移花堂再次迎来了它的贵宾。

曹家和方家,同样是传承数代的大家族,在金陵乃至整个江南地区都有着深厚的根基。他们原本为与女帝的谈判做了周密的准备,但迁都的消息却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

曹老和方老急匆匆地赶到郁家,脸上难掩激动之色。一进入移花堂,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刘小勇关于迁都的消息。

“刘贤侄,陛下说的迁都事情可是真的?”曹老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刘小勇点点头,将之前对郁老说过的话又详细地复述了一遍。随着他的讲述,曹老和方老的眼中闪烁着越来越炽热的光芒。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迁都所带来的利益将是无比巨大的。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对家族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只要能够挺过这一波,后续的利益将是无穷无尽的。

想到家族子弟将有机会大量进入官场和朝堂,家族对朝堂的影响力将大增,甚至有可能一跃成为门阀世家,曹老和方老的心中就充满了期待和激动。他们的眼珠子仿佛都要红了,这是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在他们眼中燃烧。

“女帝为什么会提到迁都呢?这么大的事情,事先全无半点征兆,我总感觉里面有些不对劲。”方老头皱着眉,面露疑色地说道。

面对迁都这巨大的利益诱惑,他心中也不免有些患得患失。

曹老则持不同的看法,“但我觉得女帝说的也有一番道理,这事情如果不是经过深思熟虑,不可能考虑到这种地步。”

刘小勇在旁边听着他们二老的对话,心中也充满疑惑,他忍不住插嘴问道,“我始终想不明白,迁都于女帝到底是有什么好处?”

郁老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转向郁麟,“麟儿,你先说说你的看法。”

郁麟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正如方才曹老所言,从女帝陛下今天所说的那番话来看,她确实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甚至其中有一些道理,我们之前都没有想过。”

“哦?贤侄详细说说。”方老头好奇地催促道。

郁麟道:“目前的京城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历经好几个朝代,以至于京城周边的政治结构根深蒂固,难以打破。想要迁都并非易事。然而,前朝被推翻时京城经历了三年的围城,此后大乾建朝的时候又发生了广泛的杀儒事件,再加上夏斌之乱、女帝还朝以及晋地的那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这一切都使得原本盘踞在京城的政治势力被打散瓦解。也就是说,女帝此时迁都是阻力最小的时候,几乎无人可以在朝堂上阻挡她。”

听到这里,房间里的众人都缓缓点头,承认郁麟说的确实有道理。

经过几次大乱之后,原本京城的那些官宦子弟杀的杀、贬的贬。这一次女帝还朝之后,更是把以前朝堂上的很多人全部都撤掉了,其中有很多都是原本秦晋之地的世家。现在他们在朝堂上的势力被削弱到了极点。对于女帝来说,现在确实是迁都的最好时机。

郁麟继续说道,“京城之所以能够成为数朝的国都,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其地理位置。它居于天下正中,不管是离北方还是离南方距离都差不多。”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于决策、北御匈奴。如果国都再往南,那对北方的控制力就太弱了;面对匈奴人的压力时调整部署、调配物资等都会比较困难。但是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出现了:那就是匈奴已经被打垮了,北方的压力大大减轻了!”

说到这里,郁麟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不得不说,这是北疆王白羽的功业。其他的事情不谈,就光打败匈奴这一项就足以让他光辉史册了!”

曹老头也感叹道,“北疆王白羽自然是个英才,比他爹也丝毫不差。上千年也没法解决的北部匈奴问题在他手里被彻底解决。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来至少百年之内是没有问题的。这样说起来本朝还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朝代——是唯一一个北面没有压力的朝代。”

说到这里,众人都陷入了沉思。方老头也点头表示赞同,“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确实忽略了,贤侄,你继续说。”

郁麟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接着说道:“京城位置的第二个好处,就是那条贯穿城市的运河,它像一条生命之线,将京城与富饶的江南紧紧相连。这运河,保证了江南的税银和丰饶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滋养着这座古都。所以,京城之所以能被选为上千年的国都,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北可拒匈奴,南可连江南。”

郁老静静地听着,他的目光中流露出对郁麟的赞赏。他精心培养的这位家主,不仅有着过人的才智,更有着敏锐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