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惊言(1 / 2)

卢琮接着前面的话题说道:“工部现在可是忙得不可开交。你想想看,三条铁路同时动工,那工程量得有多大——生产要跟上,材料得备足,工人要招募,还有安置问题也得考虑周到。这还不止呢,这次陛下的招工政策也大有不同,不是采用徭役的方式,而是所有参与建设的工人都能领到薪水。明天上午招工公告就要贴出去了,我估摸着京城里得掀起不小的波澜。”

何彦升听了这话,不禁眉头一挑,诧异地问道:“这得耗费多少银两啊?户部能承受得住这么大的开销吗?”

修铁路这事儿,何彦升其实早就有所预料,朝堂上的官员们也都心知肚明,毕竟北疆的铁路建设可是赫赫有名。

然而,在北疆修铁路是一回事,在京城动手却是另一回事。难处就在于这徭役制度。

修铁路总得有人手吧,总不能指望朝堂上的官员们亲自去挖山驾桥。可人从哪儿来呢?

徭役制度可是双刃剑,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民变!

女帝还政不过一年,这时候要是闹出民变,搞不好还得北疆军出面镇压。那可就真是把女帝和白羽推到了大乾其他地区的对立面上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任谁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然而让何彦生没想到的是,女帝修铁路的招工政策竟然不是采用徭役,而是要给工人发工钱。这可真是前所未闻啊!难道钱多了没地方花吗?户部的库银能支撑得起这么大的开销吗?

当然啦,这样一来肯定不会有民变了,而且只要工钱不是太少,估计民间支持还会很踊跃。

哪怕不给钱,就是包每日的食宿,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吸引力。这样一来,家里至少能省下一个人的口粮,尤其是那些分家得不到土地的青壮年,更是如此。

但是话说回来,有哪个皇帝会这么傻?

在不打仗、不赈灾的情况下给民众发钱,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流进老百姓的口袋,女帝难道不心疼吗?

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把户部的银子和漕粮都用完了,万一再碰到某地干旱水灾,那时候无钱赈灾可怎么办?

到时候还是会发生民变!

所以说古来这种大工程容易动摇国本,不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卢琮接下来的话却让何彦生再次震惊了。

他平静地说道:“户部那边的问题其实不大,这次修铁路的费用,大部分都由北疆来承担,差不多八成的开销都是他们出的。当然,户部也不是完全不出钱,但他们最近查抄了一大批财产,应付这部分开销还是绰绰有余的。”

听到这话,何彦生的眼睛瞪得溜圆,差点没从眼眶里掉出来,他脱口而出:“北疆这么有钱?!”

何彦生实在难以想象,北疆那个曾经被认为是穷乡僻壤的地方,现在竟然变得如此富有,甚至连朝廷都难以承担的开销,他们却能一力承担!

这可不是修一条铁路那么简单,而是三条铁路同时修建!

何彦生对铁路也有所了解,知道那都是由钢轨铺成的,想想从北都到京城那么遥远的距离,马车要走好几个月的路程,现在要把路面全部铺上钢轨,这要花费多少银两啊!

而且这次招工还不是徭役,要支付那么多工人的工钱,还有他们每日的吃喝用度,想一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北疆怎么可能承担得起这么大的开销呢?

卢琮摇了摇头,说道:“具体我也不清楚,我这边的事情已经够让我头疼的了,哪里还有精力去管他们工部和户部的事情。不过今天开会的时候,我看户部的老庞倒是挺兴奋的,应该是已经跟北疆王谈过了。哈哈,老庞现在可真是掉进钱眼里去了。”

“老庞?”何彦生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庞荃?”

“对,就是他。我们现在开会都叫惯了。”卢琮解释道。

这种叫法其实是从白羽那天开始流行起来的,后来大家叫着顺口,也就习惯了。有时候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这样,不知不觉间,大家就跟着你的节奏走了。

说到这里,卢琮一拍额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何老,你看我这光顾着说自己的事情,竟然忘了问你了。你大病初愈就跑到我这里来,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结果我这倒好,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了。真是抱歉啊,见谅见谅。”

听闻此言,何彦生的脸色顿时一暗。刚才他听卢琮说得热闹,心里也起了好奇心,一时间脑海中浮想联翩,竟然忘了自己要来办什么事情了。现在经卢琮这么一问,他才回过神来。

何彦生站起身来,慢步走到门口。他轻轻打开门,朝外探了探头,似乎在确认些什么。然后,他又轻轻地把门关上,转身走回到卢琮的面前。他双手作揖,深深地鞠了一躬,语气凝重地说道:“卢老弟,为兄的身家性命在此一举,还请老弟救我!”

卢琮见状,连忙起身相扶,一边扶着何彦生一边说道:“何老,何出此言?您这样说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