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焦点(1 / 2)

在京城的东郊,有座雅致的楼阁,名唤默雨楼。

今晚的这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从亥时开始的聚会,如今已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文人们诗词唱和,政客们推杯换盏,酒意随着夜色渐浓而愈发浓烈。

这场聚会是由南亭侯商伦精心筹备的。他邀请了众多年轻的官员、才华横溢的新科士子,甚至还请了几位青楼的大家来助兴。整个默雨楼中,管弦与欢笑交织,气氛融洽而欢快。

然而,尽管场面热烈,但在场的宾客们都心知肚明,今晚的主角尚未到场。他们在等待,等待着那位让大家翘首以盼的主宾。尤其是那几位自视甚高的才俊,更是焦急地期盼着她的到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喧嚣声。一个小厮快步走进屋内,在商伦耳边低语了几句。商伦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随即站起身来,向宾客们拱手道:“各位稍安勿躁,公主已经到了。我去迎一迎。”

“侯爷请便!”众人齐声应道。

商伦微微一笑,转身向外走去。没过多久,他便陪着两位女子缓步走进了屋内。其中一位女子身着铠甲,腰间悬挂着长刀,显然是位身手不凡的侍卫。而另一位女子,则从进门的一刻起,就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

她就是宝萱,大乾国的公主,女帝的妹妹。这次她带着北疆商贸代表团回到京城,风头无两。几年前她刚来到京城时还只是个稚嫩的小女孩,如今却已经出落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多年的商海历练让她谈吐不凡,举止大方得体,与京城那些深闺中的女子截然不同。

而宝萱也挺喜欢这种感觉的,她的性格本来就跟宝宁大不相同,比较外场,特别喜欢热闹,所以到了京城以后,各种聚会没少参加。

以前夏芷安还管一管她,但现在她有做生意这个正当的理由,而且这些年确实做的不错,所以夏芷安实际上已经很少管她了。

宝萱的到来,无疑给在场的气氛又添了一把火。

南亭侯商伦得意地笑道:“怎么样,老夫没有骗你们吧?我就说邀请了公主,公主这不就来了。”

商伦是大乾国早期被封为侯爷的贵族之一。他们家族与皇室有着亲戚关系,与女帝夏芷安的父皇那一辈有着深厚的渊源。当年,商伦曾随夏芷安的父皇征战四方,立下了一些军功,虽然功劳不算显赫,但因为是皇亲国戚,大乾立国后,他也被封为南亭侯。

这次聚会,商伦特意邀请了宝萱公主,而公主能赏脸出席,无疑给了他极大的面子。商伦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的地位和声望在京城中又提升了不少。

而宝萱公主之所以前来参加这场聚会,一方面是因为她本身就喜欢热闹,喜欢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另一方面,她也有自己的打算。宝萱知道商伦家族在天府地区有着广泛的商业网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希望通过与商伦的接触,将自家的生意也拓展到天府地区去。

因此,这场聚会对于宝萱来说,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社交活动,更是一次重要的商业机会。

当然,谈生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场面上,交际礼仪和闲聊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家通常会先进行一些轻松的交谈,谈论诗词歌赋、风土人情等话题,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

这种交际并非浪费时间,反而是一个观察对方品性、性格以及人际关系脉络的绝佳机会。通过这些细微的观察,商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对方的实力和信誉,为未来可能的合作提供决策依据。

宝萱深谙此道,她已经喜欢上了这种在交际场上寻找蛛丝马迹、展现商业眼光的游戏。因此,她一到聚会现场就迅速融入其中,与在场的文人士子们谈笑风生。

作为当晚的焦点人物,宝萱自然收到了不少暗含赞美的诗词。这些诗词或含蓄或直白地表达了对她的倾慕和敬意,但又不失格调。宝萱笑着应对,既不让人感到冷落,又巧妙地打听着对方的家世和生意背景。

现在,宝萱公主的手上正拿着一首诗。这首诗题为《咏兰》,借兰花之典以颂公主之德:

“幽兰生谷自含芳,玉立风前似春萱。

气质清华如冰雪,心襟高洁胜芝兰。

曾随湘水飘香远,也伴骚人赋雅篇。

今日得逢公主面,方知人世有真仙。”

宝萱看着手中的诗词,心中暗暗撇嘴。她虽不擅长写诗,但也能分辨出诗词的优劣。

这首诗词在她看来,显然是为了恭维而恭维,缺乏真正的意境。要说到写诗词,她心中只服白大哥。

她清晰记得,以前白羽曾写了一首诗词送给她的皇姐,那首诗词情感真挚,其中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让一向坚强的皇姐感动得眼泪汪汪。

宝萱轻轻将手中的诗词递给小九,示意他偷偷扔掉。然后,她转头看向崔公子,笑意盈盈地问道:“崔公子,你的诗词中提到了湘水,你是湖湘子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