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治国之道(1 / 2)

坦白说,夏至安初登皇位时,显得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犯下了诸多错误。这其中的原因,与他内心的观念冲突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小到大,她所接受的君子治国之道教育已深入骨髓,要想一下子扭转这种观念,谈何容易。更何况,她本质上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对于那种帝王权术,实在是玩不转,因此错误百出也是难免的。

然而,另一方面,她的父皇在他心中一直是偶像和标杆。对于父皇的教诲,夏芷安无法不听从,甚至下意识地认为父皇所言都是正确的。

这种对父皇的盲目遵从,使得她在处理事务时更加进退失据,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与夏斌相比,夏芷安的手段确实逊色不少,这也是他迅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话说回来,如果夏芷安没有受到父皇那一套观念的影响,而是按照她所学的君子治国之道来治理国家,她未必会败得这么快。

毕竟,为了争夺相权,很多士大夫还是会选择支持她的。尤其是与夏斌相比,夏芷安显然是一个更为弱势的皇帝,这使得她在很多士大夫眼中成为了一个更值得支持的对象。

因此可以说,夏芷安的迅速失败与他的父皇给她灌输的那些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观念让她在处理事务时顾此失彼,也让她在士大夫们心中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夏芷安的思想变革始于北疆之旅。与白宇的深厚友谊,让他们能够如知己般倾诉心声。

令人意外的是,白羽的理念既不同于她以前的老师,也与她父皇的教诲截然不同。然而,当夏芷安开始真正理解并吸收白羽的这些思想时,她内心的矛盾与冲突竟然奇迹般地消解了。

白羽的说服力并非源自空洞的经验之谈,而是他擅长像研究格物一样,将复杂的道理逐一拆解、细致分析,从因到果,条理清晰,让人在深思熟虑后不得不信服。

此后,夏芷安在北都府担任府主期间,开始尝试实践白羽提出的科学化行政治理之道。她将这套理论付诸实践,结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一经历使夏芷安如脱胎换骨般成长,彻底摒弃了过去的旧观念,迈向了更加开明和科学的治理新时代。

现在,当夏斌再次谈及那套所谓的帝王之术时,夏芷安初始的反应是皱眉,带着些许不悦。然而,她的思绪很快飘到了北疆,与白羽共同探讨这些话题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这让她忍不住微笑起来。

她的眼睛弯成了月牙状,嘴角也轻轻上扬,带着笑意的目光投向了白羽。

夏斌的心情突然变得很糟糕——长辈在这里传授治国之道,这两个年轻人却旁若无人地眉目传情!

他心中暗叹,这芷安侄女,以前当皇上时虽然政务处理得不太妥当,但至少态度还算端正。现在一旦陷入情网,竟然也跟普通女子无异,满眼都是男人了!

完了完了,大乾江山恐怕以后要姓白了!

就在这时,白羽开口说话了,“老夏啊,你的这些观点实在是太陈旧了。随便翻翻史书就能总结出来的东西,早就过时了。这就好比你在皇宫里还点着油灯一样,这么多年了,一点进步都没有。你们就不想想,这套陈旧的治理方式还能维持几个世纪吗?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全世界也不止有我们这一片地方。如果总是墨守成规,生产力发展不起来,即使当了皇帝也没什么意思。”

“当皇帝也没什么意思?”夏斌被白羽的这句话说得有些发懵。

“是呀!”白羽接着说道,“比如先皇,原本有三个儿子,可惜都夭折了,只有芷安一个人活了下来。再比如你,老夏,我记得芷安曾经说过,你以前也不止有夏文和夏武两个儿子,好像还有两个都不到五岁就夭折了,对吧?”

夏斌疑惑地点点头,表示确认。

白羽继续说道:“再说说前朝吧,历经十二代君王,但活过40岁的却不超过四个。这可是皇上啊!全天下的医疗条件应该没有比皇上更好的了吧?想吃什么药没有?看病的也都是御医!可是如果当皇上都这样短命,那这天下的老百姓更不用说了。老夏,我就问你了,如果当皇上连40岁都活不过,这皇上当得有什么意思?”

夏斌闻言愣住了,皱眉思考着白羽的话,然后说道:“你的意思是所谓的帝王之道会折损阳寿?这种说法,以前龙虎山的张天师似乎也说过”

白羽摆摆手,“不是这个意思,虽然坏事干多了遭天谴也不是没可能,但我的意思是你们的医疗水平不行!”

“医疗水平不行?”夏斌有些不解。

“当然了!”白羽解释道,“就好像我用火车代替了马车,把以前需要数月的路程缩短到了两天,那你就没想到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更厉害的医术吗?就像火车代替马车、电灯代替油灯一样,我们可以把人的平均寿命从30多岁提高到60多岁甚至更长!而且人的病痛也会更少,你的两个儿子也不用夭折了。如果整个社会的人口比以前翻出5倍、10倍,你想想这个世界会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