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如何打京城(1 / 2)

实际上,白羽的目光始终紧盯着京城。

自从占领了晋阳之后,他便开始积极部署,派出了一批精干的斥候前往京城方向进行侦察活动。如今,甚至连钱浪也亲自出马,带领队伍深入敌后,打探京城方面的情报和战况。白羽期待着钱浪带回的消息,以便根据最新情况作出下一步的军事决策。

出乎预料的是,钱浪回来的速度比白羽预想的还要快。仅仅过了两天,钱浪便风尘仆仆地赶回了晋王府,立刻向白羽汇报了他所打探到的京城方面的情报。

他详细描述了通往京城的山川地理走向,包括哪些地方是险要之地,哪些地方适合设伏,以及河流湖泊的分布和水文情况。

此外,钱浪还谈到了沿途军队的部署情况。他注意到,越往京城方向,军队的部署就越加严密,显然京城的防守力量非常强大。

他还特别提到,京城周围的几座瓮城此时已经全部戒严,虎贲军和西边瓮城的军队正在进行换防。这些细节都显示出京城方面的紧张气氛。

白羽认真听着钱浪的汇报,心中暗自分析着这些信息,说道:“京城气氛很紧张啊,看来那几路给夏斌带来的压力不小。”

钱浪道:“那是必然,胡将军和府主亲自指挥,京城的日子不好受,而且鲁地和江南那边带来的压力也不会小,京城那边的兵力应该捉襟见肘了,要不然西线瓮城这边也不会频繁的换防。”

白羽听了钱浪的回报,微微点头表示理解,随即眉头紧锁,沉声说道:“如今的关键,是如何攻打京城。”

钱浪有些不解,疑惑道:“王爷,依我看,攻打京城虽非易事,但也不至于无从下手。京城内兵力确实集中,龙武军、虎贲军以及几支新组建的军队都屯驻其中,城墙高厚,防御设施完备,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然而,京城毕竟已是孤城一座,只要我们持续围攻,攻下它只是时间问题。”

白羽并未直接回复,而是陷入沉思,缓缓道出他的担忧:“我并非担心攻不下京城,而是担心城中的百姓。夏斌既然早有准备,在京城实施戒严,那么江南的粮道很可能已被切断。四面大军围攻之下,京城百姓将面临断粮的绝境。再加上夏斌若孤注一掷,驱赶百姓上城头作战,那将是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人道主义危机这个词有些新鲜,但钱浪还是听懂了,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白羽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双方的胜败,更关乎无数无辜百姓的生死存亡。

若是以前打仗,钱浪当然不会管这些,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百姓更是无足轻重,待在北疆呆久了,大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白羽的影响,开始考虑起以前从不会去考虑的一些问题。

“那这就不好打了。”钱浪道:“我们虽然占据优势,但是京城想要速胜,也极其困难。除非能有奇计!王爷,这个就只能靠你了。”

白羽撇嘴,“我老爹是军神,我又不是,还是要靠集体的智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你先把这个思想传达一下,回头开个会,大家都开动一下脑筋。”

一天之后,这个备受瞩目的战术会议如期召开。白羽召集了所有随行的将领,甚至连正在关紧闭的尔罕也被暂时释放,参与此次会议。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情况,白羽还特意将李婉儿和小莲叫到了会议现场。

白羽深知情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他记得当年从南阳城逃脱时,正是凭借了朱锦绣旧宅中的地道才得以脱险。如今,面对京城这座坚城,任何一点细微的情报都可能成为攻破敌阵的关键。

李婉儿和小莲作为曾经的京城人士和官宦子弟,对于京城的地形和防御设施或许有着更深入的了解。白羽希望她们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战斗提供有力的支持。

会议开始后,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讨论得异常激烈。

北疆军在白羽的率领下,早已习惯了这种集体讨论的作战筹备方式。因此,当会议开始时,将领们没有任何拘束,纷纷畅所欲言,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建议。

“王爷,末将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地道战术。”一位将领道,“京城地下错综复杂,若能找到旧时的地道或废弃的井巷,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城内,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另一位将领道:“此计甚妙,但寻找地道需要时间。末将建议同时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佯攻京城南门,吸引敌军注意力,实则暗度陈仓,从北门或西门发动突袭。”

这时,又有一位将领提出新想法:“王爷,京城内有一些黑帮,这些人平日里经常出城,跟守军很熟,对京城地形也是了如指掌。若能联络上他们,里应外合,定能事半功倍。”

“”

会议室内,讨论声此起彼伏,热烈非凡。尔罕也积极参与其中,提出了几种匈奴人常用的攻城战法。

然而,在这场男人们的战前会议中,李婉儿和小莲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们坐在一旁,面对着满屋子热